搭建大平台 服务新发展
——对话中央电化教育馆有关负责人
【编者按】从2000年10月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计划”至今,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完成了“硬件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建设、教师培训”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逐步从宏观建设走向微观建设,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更多关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设,关注技术如何促进学与教方式的变革。
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由教育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央电化教育馆、广东省教育厅、深圳市教育局承办。作为“展演”活动的承办方之一,中央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央馆)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日前,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其有关负责人。
多形式 全方位 展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果
记者:请问本届“展演”活动的主题、内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
央馆:此次“展演”活动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推动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探索、普及、融合”,集中展示各地区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方面富有创造性、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典型案例;充分反映各地信息技术应用在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展演”活动的形式主要为“展览演示、论坛交流、信息科技成果体验”等。届时,观众将看到由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组织遴选本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有创造性、成效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优秀典型案例;由高校、科研、出版等机构展示具有学校实用经验、应用效果良好,或具有前瞻性、先进性、富有创意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产品和服务;由声誉良好的国内外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展示其信息技术及教学应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围绕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现实需求、技术应用、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等主题组织一系列交流活动。
此外,“展演”还组织华为安捷信网络技术公司、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联想(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高新企业,就“数字校园建设”、“教育云”、“资源共建、共享”、“教育平台”等主题进行12场技术讲座。这些讲座将会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带来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为信息化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提供优质解决方案。
高规格 全辐射 吸引各地教育工作者广泛参与
记者:本届展演活动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央馆:首届展演活动的特色非常鲜明:一是这次“展演”活动,是一个“国家级”的展演活动,展演活动由教育部领导,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参与,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教育成果;
二是这次“展演”活动同时也是一次“国际化”的活动,国内外80余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参展,带来了有关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推动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三是此次“展演”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展演活动的形式有展览演示、论坛交流、信息科技成果体验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集中展示各地区中小学信息化应用取得的进展和成果;
四是此次“展演”活动是一个“广泛性”的活动,来自教育部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领导,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5个计划单列市的教育部门领导、校长、教师以及来自国内外近百家著名高科技企业的专家技术人员,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朋友近万名代表将会参加此次展演。这是教育界,特别是为社会各界所关心瞩目的基础教育领域,一次空前的盛会。
精心筹备 蓄势待发 展演活动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记者:截至目前,“展演”活动的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央馆:展演活动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的二、三号展厅进行。二号展厅共设置71个展位近百家企业展演;三号展厅共设置38个展位供各地展示十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卓越成就,展望未来十年我国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的美好前景。在二号和三号展厅还设置有体验区、交流区、媒体区、讲座区、宣传片展区。在西大厅设置LED大屏幕影视墙,不间断滚动播出反映各地成就的宣传片或教学片,还争取将论坛的精彩讲演做实时转播等。
展演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的领导和展演活动组委会成员、场馆团队、参展单位人员、志愿者等相关人员已全部就位,我们对展演工作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同时对展演的技术人员以及相关的专业志愿者进行了强化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展演运行政策与程序体系业已建立。制定了参展人员、观展人员、媒体代表等不同人员的礼宾、交通、住宿、餐饮、医疗等各类服务政策和程序,确立了工作规范和服务标准。检验了场地、器材及展演组织等各项工作运行程序。
为扩大首届展演活动的影响力,充分展示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学信息化成果,宣传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成果和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推动和促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教学应用,展演组委会专门拟定了展演活动宣传报道方案。
宣传报道计划按照“展前、展中和展后”三阶段设计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依托《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社等平面媒体和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央电化教育馆网站等网络媒体,集中进行宣传报道;积极联络并争取新浪、搜狐和腾讯等网络媒体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深圳电视台等电视媒体共同联合宣传报道。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