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荐 | |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打造信息技术特色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
编者按: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在校园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现许多困惑,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面向新世纪的中小学教育主旨还缺乏深刻的理解。针对此问题,我们请北京二中副校长来谈谈数字校园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各地要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以多种方式逐步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发、建设共享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加强学校信息网络管理,提供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支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各界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从2000年起,教育部又连续发文,要求各地中小学切实作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并作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在这一前提下,各地积极努力建设,然而,在建设的过程当中,学校在校园信息化的最终目的和实际操作层面存在现许多困惑,究其原因,根源在于对面向新世纪的中小学教育主旨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在此,谈几点看法供讨论:
1、 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的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教与学模式的转变等在学校工作中的发展与应用,要在“全球信息化”这一大的背景下去思考。信息时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世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样一个信息化社会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延伸到每一个单位和家庭,学校当然不能例外。可以想象,新一代校园网所形成的校园将是一个全新的育人环境,它的出现,将深刻地改变着人们受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直至整个校园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摈弃以往对校园内教师和学生活动单一的、片面的、局限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要从设备观、媒体观、技术观走向环境观;
信息技术教育也要从文化论(81-86讲语言)、工具论(86-91讲应用软件,DOS/WPS)、知识与技能论(92-96强调知识的运用)走向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成长也从简单的知识传授与学习、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终身学习与主体性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到教师和学生高级精神生命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数字校园这一全新的育人环境,突破了传统以几何空间大小或单一线性时间(历史)长短评价学校、评价教育的思维定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时空延展、师生多维、超文本(Hypertext)特性的奇妙画卷,这必将导致全新的育人理念的出现。
2、知识经济社会中个人“可持续发展素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两层含义:教育事业本身的不断完善、提高,以及教育以形成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素养为主要目标。即教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主体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素养分三个层次:可持续发展意识(包括伦理、道德、价值观等)是基础核心,可持续发展知识与技能是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应用与创新是目标。中小学校园建设和文化建设绝不能孤立地就学校设施、学业成绩、社会知名度等去研讨,或单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多层次进行优化研究,必须着眼于运用现代育人理念进行可持续发展素养的培育活动,并以培养师生可持续发展意识为目标的教育。
“数字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数字校园”是实施“数字教育”的环境保障。
数字教育是教育的实施者、受教育者与其所处的数字教育环境(就学校教育而言即数字校园)共同组成的,并且其间进行着大量的信息交换,最终以受教育者获得最优化教育为目标的开放的巨系统。
数字校园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学校的信息化。数字校园工程将通过建设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平台,整合学校信息资源,建立电子校务、电子教务、远程教育保障等信息系统及信息化班级,最终形成一个体系完善、功能健全、组织有序的数字信息体系,从而逐步实现校内育人环境和部分社区教育环境的信息化。
“数字校园”是在深层次上实现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教育科学、系统科学的有机融合,从而开拓一系列全新的研究、发展与应用领域。
基于这一理念,传统普通教育中的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组织原则、教育评价、德育工作等等从观念到实施都将发生较大的转变。
数字校园的建设规划(如图)
数字校园应用工程
1)电子校务工程:
电子校务工程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在校园网上建立学校办公的“门户网站”。(档案室、校长办公室、图书馆、医务室、总务处、教学处、教育处等等)。这里又分两个层面,一是部门上网(通过网站对外宣传、建立与教师、学生的新沟通渠道,为网上办公创造条件),二是部门联网(依托校园公用管理信息平台,为各部门建设虚拟专网,避免重复投资、分散建设,节省成本、确保网络安全。)第二步是在政务公开的基础上推动网上办公。这里谈到的网上办公,强调由办公自动化想管理信息化的转变。
无纸化办公,强调办公内容的数据记录,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是自动化办公的更高阶段,更强调对教育资源的管理和对教育信息的有效利用。管理是肯定回带来效益的,校园管理的信息化就是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中心,推进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信息是学校各类信息的交汇处,也是支撑学校决策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统一的学校管理软件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数字校园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应作到开发一块、运用一块、见效一块,逐步实现校内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成。
2)电子教务工程:
常规的学生学籍管理、考务管理、课程课表管理(必修、选修)、教师继教、培训的开展与管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开展与管理、语音信箱管理等都要转移到网上进行,与相应的应用软件配合,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3)教育、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工程:
校园教学、科研信息网络是一项由学校启动,各教研室、实验室、年级组、图书馆、课题组、学生网站、学生社团广泛参与、联合共建、互联共享的校园系统工程,是数字校园应用的主体。我们提出建设“多媒体教学学科网站”的概念,一改过去教学软件类型中的课堂演示型、学生自主学习型、专业训练型,课外检索阅读型的单一模式,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网络发展的新形式。这种软件的架构可以将教师的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远程教学等教学环节统一包容进来,从而充分发挥Internet或Intranet的优化教学信息流通环境的功能,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教学,显示出其强大生命力。
4)校园后勤保障信息系统工程:
包括校园财务管理系统、校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工程(学籍管理、身份识别、无现金支付等;校园个人数字助理)、校园设备维修登录系统等。
5)远程教育、社区服务信息化应用工程(网校)
基于网络的异地、异步、互动式远程备课、授课、课后辅导、考试等等,构建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教学多维信息流通环境;面向社会的开放式办学体系的建立;
6)数字班级工程:
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搭建信息活动平台;依托学生网站、学生社团,建立班级网页和学生个人网页,提供创造的时空;
基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及学生全面素质评价采集系统,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监控、运行管理系统,并进一步进行数据挖掘。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教育教育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化的动力在于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寻求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培养师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素养将是我们进行数字校园、数字教育建设乃至普通中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