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依托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应是高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更应成为学习的主流,成为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式。毫无疑问,实施研究性学习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尤为重要。
一、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三要素
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
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研究探索材料。因特网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
2、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几何画板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
3、网络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工具。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特别是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工具。
二、创新思维培养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人材最基础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材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东北师大刘茂森教授在《推进素质教育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中提出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观点为:(1)独立性格的培养:做一棵独立支撑的大树而不是向两旁偏倒的小草,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开辟道路,学会生存。(2)超群心理的培养:要超出一般,要胜过别人,这是勇于参与竞争的心理基础。(3)冒险精神的培养:不怕失败、不惧危险、敢为不伤大雅的“过火”和“偏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4)表现欲望的培养:展示自己的才能、显示自身的价值,不要凡事都退避三舍当旁观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现。(5)开放意识的培养:在心理上、思想上、行为上少拘谨而活跃、少限制而多引导、少清规戒律而多“五花八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跃思维,以积极的态度探索生活的奥秘。(6)创造品格的培养:进取精神、开拓能力;引导学生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善疑、求异、好问、勤做。(7)必胜信念的培养:充足的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坚强的意志、坚定的决心、坚韧的作风,有一分希望,尽百倍的努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有宁折不弯的骨气,叱咤风云的豪气,“我不怕!”,“我能行!”“我会取得成功!”。
这一观点涉及到内容都能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来实现。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适应信息时代的人才要求。
三、研究性学习的网络环境
1、网上资源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知识源泉。
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从哪里来?文献资料从哪里来?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哪里来?它们可以来自于书本、图书馆、博物馆等,但决不可放弃网上资源。目前国内的科普网站有中国科普、趣味科普站、中国科普城、中国科普博览、科普之窗、前沿科学科普网等近百个。含有丰富的资源。比如:中国科普城(www.stcity.net.cn),内容上分为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军事天地、电脑时代、地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风土人情和文学艺术等十大类,近千个小类。已收录了大量图文资料,并且每天都有新的内容被充实。
2、工具软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
研究型学习可分为文献研究、实验或观测、调查研究、思辩探究等,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生独立从事某项课题研究,包括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定研究课题,独立开展研究,最后提交研究报告,其一般程序分为指导确定选题、制订研究计划、实施研究、撰写研究成果等四个步骤。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比如,在实施研究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数据等进行分析、整理、加工,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课题研究,得出结论,此时Word与Excel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可以是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形式,此时Word与Powerpoint等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
有些工具软件可以直接辅助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典型的如“几何画板”。利用几何画板工具平台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目前几何画板可以用作数学和物理相关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重要辅助研究性工具。
网络虚拟实验环境可以提供一些学生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通过鼠标操作,用户可以进行虚拟实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可以自由地、无顾虑地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室操作仪器,进行各种实验。
3、网络平台是自主与合作研究的重要工具。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小组合作研究。
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长作业”形式,即先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题目,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用几个月到半年时间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这么长时间的“作业”,教师如何对其进行监控?其它同学如何了解其进展?如何共享研究成果?在网站上定期发布其研究进展或用Email不定期的通报相关情况应是一种较好的解决办法。
采用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全班同学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或辩论,分享初步的研究成果,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之后或进入第二轮研讨,或就此完成各自的论文。显而易见,网络是其最好的交流和共享平台。比如,开始时,每个同学搜集的资料和自己取得结论或形成的观点可以在网上发布;可以全班集中讨论,也可以通过E-mail或BBS交流,将初步的成果公布在网上,再继续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如此反复。
小组合作研究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小组合作,更需要共享资源、共享思想、协调任务进度,因此也更离不开网络的支持。
四、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一位著名科学家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另一种是内隐的。外显知识与概念有关,而内隐知识与实际知识、技能、诀窍有关。隐性知识在行为、做事情和参与社会活动时就展现出来,因此,内隐知识会以一种慢慢出现的共享的理解形式在一起工作的人群中传播。在化学上教给学生概念、概念化的框架以及化学事实,这些都是化学的外显知识,并不能使学生成为化学家。要想成为化学家,他们必须学习这门知识的惯例,在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的交互作用下形成一个平台,这种相互作用是以认知为特点的,并存在于深思熟虑的调查行为中。
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以增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托网络,学生可以跨时空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知识背景甚至不同种族的人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应是高中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一门课程,更应成为学习的主流,成为终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