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富民,教育是关键;振兴教育,教师是关键;提高教育质量,教育技术是关键;教育技术能否优化教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是关键。根据高校教师目前的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和水平,文中探寻了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策略。
一、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建立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已蓬勃开展,但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现状如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是什么,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些探究。
二、国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我国的政府行动
早在1986年,美国就公布了《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的报告,文中指出:“只有保留和造就最优秀的教师,这个国家才能摆脱它所陷入的困境!”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要有10万教师经过培训和考试,能够拿到国家教师证书,使之能胜任多媒体网络化教学任务的新要求。
2000年,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联合教育领域各种有影响的团体,制定了国家教育技术标准NETS(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其中包括“全体教师的教育技术基本标准”。教师标准从技术的操作和概念,策划和设计学习环境及过程,教学、学习与课程,测评与教育,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以及社会、伦理、法律、与人性等六个方面规定了所有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
法国教育部在为期三年的“将法国社会带入21世纪”的计划中提出,教师培训是最紧迫的任务,不仅在培训掌握硬件技术方面,而且软件程序编制的培训任务更为突出。他们提出:在全国新设100个师资培训站,招聘1000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博士,每年培训4万名新教师。
澳大利亚政府针对学校的教师难于适应学生对电脑技术需求增长的情况提出,新教师在开始执教前,必须具备最低标准的电脑使用技能。
许多国家的大部分教师都已接受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训练。
我国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培训十分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了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发出“教高司[2000]79号”文:《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三、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策略
强国富民,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有一句至理名言: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和一流的教师投入教学。一所大学某门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来自于这个大学某个专业的学术灵魂和精华,取决于高水平的教师能否通过他本人和他的示范创作将学术灵魂和精华传给学生。高校一流的人才培养依赖于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依赖于一流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教师就难以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在信息化教育的今天,必须尽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必须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实践训练和优秀教案的示范研讨,使教师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提高现代教育思想意识,掌握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技术应用方法,增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使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使高等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我们曾先后30多人次走访了北京、上海、广东和本省的近20所高校,并对南京的文、理、工、农、医等不同学科的321位教师和1738位学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通过广泛调查,我们了解到高校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教学的作用和效果;了解到教师常使用哪些手段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了哪些教学软件,各类学科分别适用哪些教学手段;了解到教师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熟练掌握程度和操作技术能力;了解到教师、学生对学校在教育技术方面的投入和教学环境建设的满意程度。
我们通过广泛调查和了解,制定了相应的培训策略,举办了5期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培训班,3期现代教育技术专题(提高)培训班,今后还将继续办下去,最终目的是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我们的具体培训策略是:
1.培训管理策略——出勤+作业
校本培训是我们首选的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之一。校本培训能够充分利用本校的特色和优势,发挥本校的教育技术资源,结合本校的教育技术现状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求获得最佳培训效益。校本教师培训是以本校为培训基地,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直接服务于本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
绝大多数学校对教师培训是收费的,其好处是教师比较重视,相对来说出勤率也比较高,同时也可以补贴办班的一些开支,不过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一直强调:为教学服务不收费。所以,根据主管校长要求,为了把培训班办起来,我们承诺:参加培训班不仅免费,每位教师还可以免费获得培训教材,考查合格者获得培训证书,以及培训之后可以继续得到教育技术中心的相关服务等等。
我们的教学与考核方式也是与学生的学习相吻合的,即推行素质教育的方式。在教学管理上,我们每次考勤;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在专用培训机房内边讲边练,每次讲课后布置作业;在考核发证上,我们采取平时考勤与课堂作业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得分达到一定的积分者方能获得培训结业证书。
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既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也得到受训教师的拥护;既考虑到了广大教师的实情,也保证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2.培训模式策略——授课+服务
我们采取的是“小班授课,讲练结合,短期培训,授后服务”的培训模式。我们认为,对教师培训必须要有专用的培训机房,每人配备1台多媒体计算机,边讲边练,这样培训效果才会好。那种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或者在普通多媒体教室上课,让教师课后回去操练的方式,效果不理想,是不可取的。
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宜采用短期培训、授后服务的方式,既保证培训效果而又不占用教师过多的时间。
3.培训内容策略——应知+应会
我们认为:对教师培训,没有教材不行,不可仓促上马。为此,我们经过广泛调研,多次研讨,组织具有教育技术实践经验的骨干力量,编写、出版了一本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材——《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这本教材包括上篇:基本理论与媒体应用,中篇:常用软件与课件制作,下篇:操作系统与网络基础。通过几期培训班的使用,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认为用于教学、自学都适宜。该教材还被其他高校采用。常熟理工学院使用后认为:“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基本上涵盖了教育技术培训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从理论到实践,从基本操作到案例分析,系统、实用、可操作性强。”“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图文并茂,难度适中。”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过程进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学习需求、学习态度等,从而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由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受训者的层次较高,培训工作又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因此教学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常常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教学中的需求,更敏锐地捕捉到技术与教学应用的结合点。所以,在培训工作中,广泛征求教师的建议,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对培训内容的确定与不断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对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内容要求上主要包括“应知”和“应会”两大方面。特别要明确的是,它与通常的计算机培训不同,它不是一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确定在基础班上,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是教师应知的内容,教学常用软件和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是教师应知应会的内容,课件制作是教师应知而部分应会的内容,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是应知应会的内容;在提高班上,则在基础班内容之上更深一步、更广一些,并可就某一专题(如某一软件)单独开办培训班进行讲授。
根据我们培训后的调查(见表1),教师对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基本上是认可的,对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则比较注重实用性。调查表还告诉我们,讲授时,哪些内容该详,哪些内容该简;哪些是教师应知的,哪些是教师应会的。
4.培训方式策略——四要+四宜
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培训工作中,培训方式本身与现代教育技术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例如,主讲者在讲台上大谈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以及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他的满堂灌、“人灌”加“机灌”的讲课方式却不知不觉地暴露出来,而全然不顾听讲人的状态,更没有任何互动的措施。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身教重于言教。如何在培训工作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使教师从培训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是值得每一位主讲者深思的。
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学科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从表2培训后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对我们的讲课和辅导是完全认可的,以后培训班还需增加实践时间和更多的操作指导。
5.培训时间策略——短期+论坛
考虑到教师平时又要上课,还要搞科研等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讲课时间,同期开设几个培训班是十分必要的,让教师有选择的余地,保证教师尽可能不缺课。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在时间上,平时以2-3个半天(一般为下午)以及双休日下午为宜,不太适宜安排在上午和晚上。
为使培训工作延续,我们还建立了“教育技术论坛”网站,教师对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经验、体会,都可以通过论坛发表和交流,深受教师欢迎。
6.培训效果反馈——调查+总结
前面说过,举办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提升教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把这个工作做的更好,培训班结束后应做一个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教学内容及难易程度、对主讲教师的满意度、教学时间的安排、对培训班的总体感觉及建议等等。根据问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还要认真做好总结,并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
四、结语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克瑞格?贝瑞特博士在英特尔?“未来教育”中说:“我们整个业界都认识到,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如果不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不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那么教育现代化就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不仅是教育技术的普及与推广过程,而且是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演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不同教育理念与文化观念的相互碰撞,隐藏着种种矛盾和问题。深入思考这些矛盾和问题,对培训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探求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每一位培训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周济(2003).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构筑学习型社会平台.“2003中国高等教育软件展”序,http://www.moe.edu.cn/.
[2] 曾兰芳,张建伟,黄荣怀(2002).从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看我国的教师培训. http://www.vschool.net.cn/.
[3] 冯晓晴,刘万年.教育信息化与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10期(2000).
[4] 张大良,刘万年.高等教育新跨越的关键: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教育技术素质.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10月P65.
[5] 刘万年,冯晓晴,王建民等.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素质和培训策略.2004年全国高校文理科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文理科专业委员会,2004.
[6] 胡方晴.关于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几点思考.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暨华东(北)地区工科高校2004年年会论文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工科专业委员会(华东北),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技术委员会,2004.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Training Strategy
LIU Wannian
(Cen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Abstract: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powerful and enrich the people, the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brace up the education, the teacher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key; whether the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n optimiz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key.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actuality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essential quality, ability of them and practical strategy.
Keywords: college; teacher; quality; ability; training; strategy
基本情况:刘万年,南京大学硕士生导师、教育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技术委员会主任,南通师范学院兼职教授。1978年9月参加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工作至今。主要从事电视片的编制和研究以及影视教学工作。学科专长:教育技术、电声学,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史、多媒体教材编制理论。出版《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等著作4本,在专业核心刊物等发表论文90多篇,获国内外各种奖励80多项。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