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春节刚过,江苏省盐城市一名家长正在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辅导机构。
【相对论】
编者按:日前,一则报道引起各界关注和争议:江苏苏州一位中学语文老师,因为在线授课公开收费,收入是普通老师的4-5倍,然而,这名教师被人以此行为涉嫌有偿补课而举报,这位语文教师随即向学校递交辞职信,从学校离职,她干脆全职当起了网络教师。
似乎一夜之间,网络在线辅导成了公众眼中的暴利行业,或许也引得一些在职教师有了按捺不住的心思。中小学教师网络有偿授课涉及诸多争议:中小学教师网络授课到底算不算有偿补课,如何正确界定与管理教师的网络授课行为……面对网络授课,我们应该支持什么,反对什么,一系列问题亟须厘清。
支持网络授课,反对有偿网络补课
远程教育的优势和在职教师有偿网络授课的危害
通过网络授课只是一个教学形式问题,无可厚非。在“互联网+”的时代,在线授课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我们应当鼓励学校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手段掌握教学资源,进行高效备课、授课,现代教师学会“网络答疑、在线授课、翻转课、微课”等教学新颖的形式,是学生的期盼,也是时代的要求。比如在北京雾霾红色预警期间,许多中小学老师做到了“停课不停学”,通过网络的形式给学生授课、答疑、批阅作业,解决了学生上学困难等问题。远程教育还有利于让更多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它已经逐步显示出作为一种教育途径的良好前景。
但是,鼓励网络授课,并不等于鼓励网络有偿补课,形式与实质要分开,如果在职中小学教师,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网络给自己的学生收费补课,应该明令禁止。
有老师会觉得心有不甘,本人是利用业余时间,在自己家里,在线辅导学生,付出了额外的劳动,收点报酬难道不应该吗?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可以的。
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网络授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您的孩子的学校语文老师,课外又开设一门网络课,您会不让孩子报名吗?从前就出现过这样荒唐的教育乱象:有的老师白天在学校上课,再用业余时间给自己的学生开辅导课,以获取甚至远远超过工资的报酬。更领人诟病的是,一些教师为了让更多学生交钱补课,在学校课堂上故意将一些重要知识点放在辅导课上重点讲,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接受辅导,长此以往,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加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异化师生关系,进而败坏教师师德,甚至污染整个教育行业的纯洁性。所以我认为,教师业余时间收费上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是不能鼓励的。
鼓励教师主讲公益的网络课堂,不鼓励为了应试而进行补课
由于教育资源有限且不平衡、考试升学机制等多种原因,中小学校及其教师,为了满足家长和孩子们的小升初、中考、会考、高考的需求,以提高考分数为目的的补课其实助长了教育的功利色彩,就算不收费,也不应当提倡。教育部禁止有偿补课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净化教育行业风气,加强师德建设,反对短期功利化教育。
正如教师发表文章、得到稿费一样,一些中小学老师,工作勤勉、教学效果好,在校就受学生欢迎,加上自己注重平时积累,有能力通过网络发表文章或者开展公益讲座,并得到一定补助,这是应当被保护和支持。又如北京某中学老师,开展“诗歌诵读”的公众号,好评如潮,粉丝众多,得到网友打赏,这也不应被禁止。
中小学校的管理者,面对学校教师的网络授课行为,应当把握好度,尊重老师的付出,理解老师教育热情,支持有益于教育发展的活动,既反对借网络之名,行逐利之实,又不能简单一刀切。
教育部于2015年颁行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示: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为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提供教育教学设施或学生信息;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我认为,法无明令禁止皆可为。只要教师不动员、不组织、不要求、不参与学生校内外有偿补课,那么从事有益的网络授课的行为应当得到鼓励。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教师能够进行在线授课,在网络上有一定影响的,往往是学校骨干教师,他们大都能完成好本职工作,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我们如果通过福利待遇、制度保障等措施,鼓励这些名师施展自己才华,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的学生分享教育教学成果,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皆大欢喜,善莫大焉。
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授课,可以视为一种新的有偿补课行为,应当被叫停。而在今天互联网的时代,要想方设法激励教师的发展,扩充发展平台,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给予制度与待遇上考虑,不可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压制教师成长,因此,不能对教师网络授课一禁了之。
(作者:何石明 系北京丰台二中校长)
过度减负让课外辅导成为教育的主体,互联网大规模切入校外辅导市场
在职教师投身网络的背后推手
江苏苏州的这位语文老师被举报在校外搞有偿补课,只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其形式是利用互联网的在线教育。被学校约谈后,这位老师留下一纸辞职信,全职投入在线教育。
在职中小学教师不能在课外辅导班任职,是各级教育部门长期以来的要求,其实也是全世界教育界的不成文的规矩,也是社会的共识,是非分明,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余地。但有意思的是这次涉及在线教育,引起一些争议,甚至获得一些舆论的支持。
有一种说法,说在线教育并非教育部门规定的课外辅导班,是一个模糊地带。我觉得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教育部门制定这一规定的目的就是确保杜绝老师利用手中的权力,诱导引导学生上自己或者与自己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课外辅导班,在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败坏风气,危害立德树人。因此无论是线下的班,线上的班,都需要坚决杜绝。我觉得此事之所以引起关注甚至争论,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线教育本身,即在线教育真正发展起来了,课外培训市场蓬勃发展,老师对体制内学校的依赖开始放松,尤其是名师,才会豪迈地和学校说再见。
1986年链接北美各高校的第一个大规模互联网建成运行,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互联网。199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互联网CERNET建成运行,链接了全国100所高校,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序幕。无论是互联网发源地,还是中国,互联网都起源于高校。当年,互联网先驱之一钱伯斯有一段名言:互联网影响最大的将是教育。但是20余年过去,与其他行业相比,互联网影响最小的反而是教育,这与教育的特殊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2012年伴随MOOC兴起,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教育模式、教育的生产关系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就是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在线教育成为近年投资领域最重要的“风口”。在中国,仅按可查询到的投资个案,2016年就超过了150个,投资总额超过1500多亿元。在资本的大规模介入下,互联网免费模式一度被引进到教育,到处都是在线教育平台,在商家的大规模补贴下,老师成为炙手可热的拉拢对象。资本推动的同时,95后,尤其是00后“互联网原住民”成为教育的主要对象,让互联网在教育上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第三个因素是一个敏感的因素,也是应该引起我们真正反思的一个因素。近年,在减负的要求下,各级教育部门对中小学在知识学习的要求上、考试难度上以及在校时间都在大规模下降或者减轻,但同时,中国大量家长对自己孩子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校外辅导班兴盛,也给了大量在线教育企业极好的市场机会。根据几个上市课外培训企业的2016年年报,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小学培训都出现快速增长。
这三种因素的叠加,已经对中国长期形成的中小学教育模式与结构开始产生深刻影响,课外辅导机构明显开始成为一个主体,而不再是补充。在互联网与资本的推动下,在线教育必将成为其中的一个主流形式或者主体,也暗合了教育市场对名师的强依赖这一市场特点。因此,江苏这位老师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可以预见,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名师在优厚待遇的吸引下,离开体制内学校,加盟在线教育企业。
当然,社会各界与中小学也不必为此惊恐不安,无论如何,第一,学校还是教育主体,这种流失在一个阶段不会成为大规模的;第二,教育有其规律,任何一个名师对学校教育都是有依赖的,所谓教学相长,离开教育一线3年,名师恐怕就会褪色,难以保持含金量了。
实际上,这位老师的离去给我们很多人、很多学校敲响了警钟: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不可避免,也是一个好事情,但真正推动在职老师投身网络的,不仅是互联网,还有课外辅导班成为教育的主战场,我们各级教育部门与舆论都需要反省,我们一味的减负是否正确?是否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作者:陈志文 系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