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推动全球教育的顺应与变革。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呼吁,必须充分发掘数字革命的力量,确保将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共同利益和人权提供给所有人,并特别关注最边缘化的群体。我国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作为数字时代教育新形态,智慧教育是推进公平、包容和优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正成为各国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关键挑战、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共同战略愿景。在2024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表示,高等教育正在加速进入智慧教育阶段,“智慧教育元年”已经到来。同期发布的《无限的可能--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2024)》论述了“开创智慧教育元年”“开辟智慧教育新路径”“开启智慧教育之门”,给我们带来深刻启示。
智慧教育元年吹响数字变革的新号角
在科技进步、社会转型和教育变迁三者的相互作用下,新技术与教育正逐渐形成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等系统性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呈现出范围广泛性、方式多样性、价值丰富性等特征,给全球教育带来全新挑战和机遇,开创智慧教育无限的可能。
科技赋能是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核心价值。科技为教育赋能、教育为科技赋值。智慧教育元年,源自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发展和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教育大模型逐渐兴起并开始应用。新算力、算法和云服务将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智能技术生态的持续升级将支撑实现学生成长智能感知、教师教学智能服务、学校环境智能升级、区域发展智能监测、家校社教联体智能协同。
社会经济发展新需求是教育系统变革源动力。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即将到来,智能技术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球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同时,也正在重新定义人类的知识和能力价值,重塑人类社会形态和教育样态。教育肩负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重要使命,智能时代的人才标准将被重新定义,呼唤教育系统做出全面、深刻、彻底的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智慧教育代表了智能技术变革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如何构建智慧教育生态,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重要机遇。我国把推进教育数字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理念进展到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行动,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打造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努力成为智慧教育的国际引领者。
本质上讲,智慧教育,“慧”从师出;智能教育,“能”自环境;未来教育,“变”在形态。从教育数字化变革的视角看,智慧教育的新特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国家或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的关键表现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发展目标”,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全面发展的学习评估,泛在的智慧学习环境,持续改进的教育文化,以及对教育包容与公平的坚守;二是智慧教育系统的辅助建构性特征,即智慧教育的“实践取径”,包括积极性学生社交社群建构,教师发展的优先支持计划,合乎科技伦理的技术应用,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以及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
深入发展智慧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没有既定的道路可以因循,这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它承载着我们对当前教育变革的期望,也承载着对未来教育的期盼。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智慧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沃土”。例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在校学生、社会公众提供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式”服务;“智慧教育示范区”因地制宜地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提升了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打造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智慧教育之门计划”倡议提出学科大模型协同行动、高质量数据共享行动、教育科技创新合作行动等,助力实现因材施教的千年梦想,擘画有教无类的美好图景。
携手书写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数字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的国际理解”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全球数字教育政策重点聚焦于创设高质量、包容和可持续的数字教育生态,持续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数字化人力资源建设置于优先发展的核心地位等方面。各地区在推动智慧教育发展方面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挑战:亚太地区致力于构建技术丰富且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并依赖于全面的教育政策支持;西欧和北美地区更侧重于性别和文化平等,着力通过全球实践和跨文化交流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东欧地区强调教育政策与实践之间的协调,依托有意义的技术整合和持续的教师专业培训逐步推动教育发展;非洲地区在智慧教育的建设中面临多重挑战,如资金不足和资源分配不均,制约了对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发展;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则通过课程调整以更好地匹配社会需求,重塑教育体系,但仍面临技术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数字素养普及程度低等问题。根据全球智慧教育数据集分析,可持续的教育改革规划、有效的跨部门跨域协同、泛在学习环境以及对包容性的承诺对教育的整体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校外数字技术获取、学校数字领导力培训、适应性学习资源开发和前瞻性的改革思维等应得到充分重视,以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目标。
纵深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智慧教育,关键在于培育教育系统的数字化思维、夯实数字化支撑能力、健全面向全民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构建数字化学习的内容质量及服务的规范和标准,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一是培育数字化思维,塑造智能时代教育转型的灵魂。从国际经验看,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在战略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能力的过程。数字技术的应用只是手段,数字化思维才是教育转型的灵魂。只有在科学的数字化思维引领下,组织和协同各利益关联方对教育系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变革,提升教育数据智能化汇聚、共享和服务能力,才能为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提供新动能。学校及区域推动数字教育改革,需改变课堂教学中数字设备及教学资源的机械性应用模式和教育教学管理中数字技术简单叠加式应用的工具性思维,超越当前的“表象式”改革诉求,系统谋划和引领数字时代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二是夯实数字化能力,筑牢学习型大国建设数字底座。数字化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撑能力和学习者及相关从业人员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前者为学习型社会提供超越时空边界的支撑,后者则是人们适应数字时代学习与生活的必要前提。利用数字技术搭建智联融通的学习环境,建设平安绿色智慧健康校园,创设虚拟现实与真实情境、学校-家庭-社会、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有机融合的学习空间,为学习者提供跨场域的连通性和情境性学习体验,突破知识和时空的边界,打造“无边界课堂”和云端学校。着力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优化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育机制,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将数字素养的培养贯穿各个学段;建立数字素养与技能测评监测体系,研发智能化评测工具;面向公众推出更多优质数字化科普内容,利用数字技术增强科普场馆和科普活动的吸引力,促进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此外,还需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提供常态化的数字技能帮扶。
三是健全数字公共服务,确保包容性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是一种由公共部门提供并面向不同地域大规模学习者的数字化、包容性和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多样态数字学习资源供给、多元化数字学习空间融通和多维度数字技术应用支持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发起了“公共数字学习门户倡议”,致力于通过高质量和包容性的公共数字学习平台和内容,将数字教育确立为一种公共产品。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数字共享”和“数字公共产品”的典型代表。一是从开发资源到汇聚精品转变,从应用试点向规模化和常态化应用转变,从技术迭代向服务升级转变,做好做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地方各级政府应倡导和规划所在辖区内的数字化学习服务体系,分层分类建设面向不同学习者群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机制和能力。二是建设国家教育大数据中心,推进教育治理数字化与数字教育治理,赋能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教育创新和国际合作。三是打造中国版教育大模型及学科工具,将人工智能技术演进的变量转化为教育发展的增量,抢占人工智能赛道制高点。
四是完善数字化标准,引领学习型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完善可量化、可监督、可比较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技术、服务及质量标准或规范,是在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有效配置资源、提高效率、推进数字技术及教育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是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具有明显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先导性特征,包括平台架构、访问入口、信息安全、数据交换、知识图谱、产权管理等。二是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应能够直接衡量数字化应用的价值、效率、效益等,包括数字教材、在线课程、学习交互、学习评估、项目评价、质量管理等。三是服务标准体系。服务标准体系的范围应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支持、技术服务、内容确权、知识付费、培训认证等方面。数字化标准体系既可以为我国教育数字化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可以为我国教育科技领域赢得国际话语权。
此外,智慧教育包容与公平的推进策略还包括开发特殊学习者的辅助技术,切实提升特殊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使其能够平等地获取教育资源、参与个性化的课堂活动;保障偏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确保这些地区的学习者拥有平等学习和使用数字资源的机会;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机制,确保所有性别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并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对平等获得教育机会的阻碍。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主任 黄荣怀
来源:教育信息化资讯(ID:gxxxh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