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考研亟待开辟信息快车道
2001-12-04    

字体大小:

    每年这个季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宿舍里就不断有“不速之客”来访,客人目的都一样:打听要报考的专业的研究生招生内情;想方设法拉一个联系人作为信息来源;日后不断给联系人打电话、发电子邮件,探询最新招考信息。

  不止人大,各高校的研究生们大概都有过类似经历。

  虽然公共课是全国统考,可现在的研究生选拔从专业课命题、复试到最后录取主要还是由招生单位自行掌握,因此,对于那些跨校跨专业考研的人来说,考研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所报考院校及专业的了解程度。于是,考生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拟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各类招生信息,包括招生人数、录取比例、竞争程度、参考书目、往年试题、复试条件、复试方式等等。

  报考指南让考生一头雾水

  需求刺激了市场,各种研究生“报考指南”之类的书籍便应运而生,包括一些知名度高、权威性强的出版社也瞄准了这个市场。然而这些号称全面、权威的“报考指南”和“考试问答”类书籍提供的信息不是错误百出,就是残缺不全,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

  某考研网站推荐的《研究生招生问答》封面上写着“浓缩各校信息,披露报考规则”,编者在前言里称“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和资料,力争以优质的服务给考生以帮助”,可书中列出的各招生单位的联系电话还是1999年的老号码,而不少招生单位的电话早就变了。该书提供的招生信息也是漏洞百出。它说清华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2001年招生12人,而该专业实际招生30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实际招生18人,可该报考指南刊登的是3人。

  招生单位各专业的录取比例是考生选择报考院校的重要依据,可是“报考指南”中给出的录取比例常常严重失实。一本在考生中流传甚广的“报考指南”介绍说,2001年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比例为25∶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录取比例为29∶1,可经笔者核实,这两个学院的实际录取比例分别是4∶1和5∶1。

  为寻信息考生奔波忙

  尽管如此,这些“考研指南”类的书籍都还挺畅销。有些考生明明知道书中的内容不能全信,但还是掏了腰包。原因很简单,很多具体的招生信息通过常规途径找不到,有本书做参考总比像个无头苍蝇乱撞好。

  当然,每到研究生招生季节,各招生单位也会通过招生简章、网站及报纸等媒介发布招生信息,可是这些途径提供的往往只有招生人数、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等基本信息,很少涉及录取比例、复试分数线、复试办法以及专业课参考书目、考试范围等更深入、更具体的内容。考生要了解这些情况,还必须到所报考的院系(所)咨询,有的专业还拒绝提供参考书目和往年专业课试题,考生就只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云南一出版社工作的江女士想报考北京一高校的研究生,不满足于学校网站上提供的简单信息,最近从昆明飞到了北京,四处找人咨询。考研一族中,像她这样为了搜寻详细信息和专业资料而不辞辛苦千里奔波的大有人在。那些没有时间和财力赴学校咨询的考生就把有关事务委托给学校所在地的同学、朋友,首都师范大学98级本科生陈静自称考研信息中转站。

  在某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外边的墙上,除了招生简章、院系介绍外,所有专业去年的报考人数、录取比例、各专业复试成绩的基本要求,都一一张贴出来了。“这样是方便多了,但要知道这些信息,就得自己跑一趟,为什么不把这些信息发布到网上呢?”一位外地来的考生非常不解。

  即使是“过五关斩六将”入围复试,如果得不到充分的信息,也有可能功亏一篑。现在许多院校研究生复试的名额大多为实际录取人数的110%~130%,即使是等额复试,也要依据全国统考成绩和复试成绩的综合排名来决定是否为公费生(计划内)。复试往往占到整体成绩的30%左右,谁得到的复试信息多,谁胜出的比例就大。

  考研信息成了摇钱树

  考研信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却形成了一个不小的利润空间;信息渠道的不畅通,则给一些人开了财路。

  现在一些考研网站人气颇旺,不过,这些网站都是商业性质,要想得到有价值的信息,就要舍得掏钱。某考研网站普通会员的入会费是98元,但只能得到招生人数、院系介绍、专业课书目等基本信息。高级会员可以享受“高手解答往届考题”服务,要价自然不菲,学生会员400元,在职会员则要450元。而且400元只能享受一个学校的信息服务,如果考生想同时了解另一个院校的研究生招生信息,还要再交200元服务费。

  “兹有浙江大学新闻学院各门专业课笔记出售,门类齐全,笔迹清楚,内容翔实,价钱公道,实乃报考浙江大学新闻学院各位同道的必备考研资料,数量有限,预购从速。”类似的帖子在网上并不少见。北京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学说,他就卖过自己的听课笔记。

  在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买卖专业课笔记的现象也并不罕见。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研究生说自己就多次在校园里看到求购笔记和出售笔记的广告。

  “信息渠道不畅通给我们考研带来很多不便,不光是花了不少钱,更主要的是占去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系研究生小李回顾考研历程时说,“只要方便迅捷,我们考生也愿意花钱买准确、权威的信息,可是为什么学校就不能提供这样的服务,而让别人去赚这个钱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同济研究生可获中法双方学位
· 新政策引人关注——透视2002年考研热
· 上海明起考研报名 现场采集考生数码照片
· 北京市考研报名排成长龙
· 考研报名队伍甩出“之”字长龙
· 专家预计考研还要热两年
· 考研报名人数今年再创新高
· 研究生学籍将放宽结婚生子可延长在校时间
· 研究生保送七大黑幕
· 沪:27日各院校将进行2002年研究生招生咨询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