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贷款不还的大学生名单将公开见报
2001-12-24    

字体大小:

    新闻背景

  人民银行近日表示,将组织各商业银行收集助学贷款违约学生的名单,会同教育部在全国性刊物或媒体上公布。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大学生借钱不还虽无道理,但严重到要将他们的名单公开见报的地步吗?”记者采访了银行、校方、金融专家等多方人士,他们一致认为,如果失信不需要付出代价,那么诚信就无法成为财富,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的建立也无从谈起。

  调查显示:贷款越来越难

  有资料表明,截止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53.4万名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金额33.37亿元。其中17万名学生已与银行签订贷款合同,仅占申请人数的31%;贷款合同金额12.62亿元,仅占申请金额的37%。简而言之,有近70%的申请者拿不到国家助学贷款。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银行方面对大学生们最终的还贷行为不是特别有信心,因为他们可能不是无力,而是无心。

  有媒体报道,广东各高校在5-10年内的贷款平均归还率不超过80%。有学校最近对去年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竟有29.71%的被调查者表示没有听说过“个人资信制度”,近两成的学生甚至没有考虑过还款的问题,7%的学生表示“是否还款还很难说”。

  正方意见必须付出此代价

  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导胡海鸥教授认为,小部分大学生不还贷款,本身并不是大学生的过错,错在社会的信用体系没有让社会成员把诚信当成自己最宝贵的财富。

  据了解,在一些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完善的国家,每个公民都拥有自己的一个帐号,里面储存着公民的学历、就业、信用记录等多种信息。如果相关机构和公民发生业务联系,可以对此进行查询。一旦公民有了不良信用记录,对此人的惩罚就不仅仅是银行,而是关系生活方方面面的机构,买房不能抵押,注册不到公司,甚至得不到任职、升迁,总之,生活的阻力将无处不在。

  目前多数学生按时还贷,是出于一种道德感情的规范,而这种规范可能会日益减弱,必须依靠一定的法律手段来制约。

  中国人民银行:这一消息来得不突然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新闻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先生证实了这一消息,但公开见报的具体时间还没有确定。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办公室张主任认为,这一消息来得并不突然,因为相关政策已经公布过。某国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部有关负责人则坦言:“我们双手赞成,早就想这样了。”她说,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感,对于借贷不还存在侥幸心理,这无疑给银行带来很大的压力。媒体公布违约学生的名单,有利于控制贷款风险。同时她还认为,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精神。

  反方建议给学生留个宽限期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陶德坤提出应该给学生们一个知晓时间,不能操之过急。他说,最好先造些舆论,让学生知道,谁要是不讲信用,谁就要上黑名单,这将给他们的就业、升迁等带来很大的阻力。

  复旦大学学生工作处沈鸣华老师则认为,造成学生不还贷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故意的,有的存在经济方面的客观原因。由于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名誉,因此银行在公布违约学生名单之前要谨慎,要认真调查学生不还贷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某外资银行信贷部负责人也提出,可以给学生留一个宽限期,在这个期间,学生应该主动来解释不还贷的原因,并提供相关的证据。同时,要拿出个人发展计划来,如没有找到工作的,可以制定出求职的日程表,承诺在什么时候还款,如此让银行了解,你不是在消极地赖帐,而是在积极地创造还贷条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广西05年6000名民族大学生享助学贷款
· 广西助学贷款实际发放金额突破1亿
· 45万学子累计获中行助学贷款34亿多元
· 首都高校积极作好受助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 黑龙江助学工程向社会公示
· 青年助学行动受助者陆续入学
· 50名北京特困大学生获扶贫基金会资助
· 大学生应当成为诚信表率
· 全国首个由律师设立的助学专项基金诞生
· 如何申请国家奖学金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