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同等学力考生怎样报考法律硕士
2002-10-29    曹征

字体大小:

  在历年法律硕士考试中,同等学力考生总是备受关注、比较特殊的一群人,各校对其报考有不同的规定。本文将介绍部分高校招收法律硕士同等学力考生的条件和要求,帮助同等学力考生正确选择报考学校。

  本科同等学力是指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但业务水平达到本科生毕业水平的生源。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是:(1)大专毕业工作两年或两年以上(一般学校规定自毕业时至录取年的9月1日)(2)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由于成人教育应届本科生报考时,即每年的11月中旬,并没有取得本科学历,所以只能以同等学力的资格报考)。(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4)党校学历的考生。

  在国家基本规定的基础上,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攻读法律硕士的各校又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同等学力的考生规定更为严格的报考条件:如必须通过英语四级;发表过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此外,还在复试中对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几门本科主干课程。另外,有部分院校只招收本科考生,并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所以,同等学力考生,在报考前必须先通览一下各校的招生简章,选择合适自己的院校,再准备报考。

  据笔者了解,在已经颁布的各校2003年招生简章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明确表示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法律硕士。明确不招收专科毕业的考生的学校是: A.辽宁大学;B.中国政法大学(只招收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本科生和往届非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C.南开大学(必须是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专升本考生必须拿到本科毕业证书才能以达到本科同等学力资格报考,含成人高考夜大和高自考);D.云南大学(学历为国民教育系列本科(含本科)以上,一般应有学士学位); E.厦门大学(限招非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F.郑州大学(只招收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的非法律专业毕业生)。

  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法律硕士限制条件比较严格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安徽大学等。所谓报考较严,是指一般需要考生具备大学四级甚至六级英语证书,或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比如,北京大学要求同等学力考生英语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复试时加试两门大学主干课程;中国人民大学也要求同等学力考生英语达到大学四级水平,公开发表论文3篇以上,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复试时提交相当于学士学位水平的论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中山大学要求同等学力考生已在省级学术杂志发表过两篇以上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一篇,或获市厅级以上(含市厅级)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且为主要完成人。

  对同等学力报考法律硕士有一定要求的学校有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东政法学院、浙江大学、西北政法学院等,所谓有一定要求是指,一般只要求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而不需要在报刊上发表论文。

  对同等学力报考法律硕士基本无特殊要求的学校有南京大学、山西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苏州大学、四川大学等。所谓对同等学力报考法律硕士基本无特殊要求,是指同等学力考生除了复试时加试本科主干课程外,一般只需要具备国家所规定的一般条件(即文章开始所列举的4类考生的基本学历条件和其他一般性条件),就可以报考,没有英语等级证书和发表论文等限制。

  (对于那些未针对法律硕士颁布专门招生简章的学校,本文依照该校颁布的统一招生简章整理。另外,本文写作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仅供参考,所有信息以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为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解析研招考试“5改4”
· 明年法硕联考大纲有哪些变化
· 考研科目调整了 专业课备考就轻松了吗
· 艺术类专业研究生怎么考
· 硕士研究生明年继续扩招 北京下月报名
· 考研 并不轻松的校园时尚
· 研究生明年扩招 考研大军迅速“膨胀”
· 考研:上海非应届考生超过应届生
· 研究生招生宣传凸显高校观念差异
· 新政策引人关注——透视2002年考研热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