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弹性学制遭遇现实障碍
2002-11-05    王绍兵

字体大小:

  四川大学20位成绩优秀的大三学生,确信自己能在这一学年里修完本科阶段全部学分,因而于近期申请提前毕业。学校教务处向一些大学的研究生院推荐他们免试读研时,却遇到了众多怀疑的目光。

  刘颖婷是这次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选修专业是金融学。目前她已经拿到了140学分,其专业的总学分是161分,如果顺利的话,在本学期她就可以把所有的学分修完,下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3年学完4年的课程没有问题”。

  提前毕业后,刘颖婷想继续攻读研究生,其他申请提前毕业的同学想法也基本如此,准备直接就业的比较少。

  刘颖婷2000年7月考入了四川大学,进校后,入选学校教务处直接管理的创新班。该班是学校实行学分制改革的试点,专业由学生自己选择,学生只要修完了所选专业的所有课程并且拿到足够的学分,就可以申请毕业。

  据四川大学教务处马副处长介绍,该校当初设置创新班,主要是考虑到生源的质量高低不齐,在教学上,优秀的学生感觉进度太慢,基础差一点的学生感觉跟不上,所以学校进行了学分制改革,学生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内容,达到学分要求,可以提前一年或推迟两年毕业。这种弹性学制为学生提供了3 6年完成大学学业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

  他说,学校对创新班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成绩都要达到优秀,学校原则上不允许这部分提前毕业的学生就业,希望他们读研究生,继续深造。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都开始在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阶段推行弹性学制,学生既可以提前拿到学位,也可以延期毕业。这本是与国际高等教育制度接轨的一个新举措,但是,没想到一路凯歌高奏后,四川大学这些准备提前毕业的学生遇到点麻烦:学校向其他高校推荐他们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但是所联系的一些研究生招生单位不愿接收,就连本校的有些院系的态度也不太积极。

  教务处马副处长感到不解。他认为,“他们都是很优秀、很有前途的学生,如果非得读满4年才能本科毕业,是浪费他们的时间”。

  北京某重点大学研究生院是表示不愿接收的单位之一,该院一位副院长解释说,按照教育部的规定,有资格被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必须是应届本科毕业生,而四川大学的这批学生实际是大学三年级,应算是在校生,不符合条件。西南财经大学一位老师从旁观者的角度谈道,学校招收研究生不单看学生的成绩,更主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言下之意,光修完本科阶段学分并不能说明学生已经具备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条件。教过创新班的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周伟,也对该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表示了一定的担心。他觉得,从上课提问、回答问题、集体讨论等课堂情况中看,一些创新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并没有明显高出其他学生的地方。周老师认为,也许是因为需要在3年内拿到足够的学分,这些学生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上课和如何应对考试上,影响了自己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能力。

  笔者通过电话采访了教育部学生司,有关人员表示,学生何时毕业由学校决定,而接收怎样的学生来免试读研究生,由各校的研究生院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陈志武:企业家不宜担任兼职教授
· 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任重道远
· 二学期制遭遇手术 上海高校涌动“学期革命”
· 贵州高校:大龄女大学生可请产假
· 高校体检标准:渐行渐变
· 当年填志愿不尽人意 今日“2+2”再给机会
· 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西部高校露峥嵘
· 高校走近政府管理
· 复旦首次在中国高校实现244名学生大转系
· 今日关键词:大学转系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