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大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荣誉,而且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强盛与否。今天,在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和政策研究室主办的“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呼吁,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我国高等教育学界知名学者、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部分重点高校负责人50多人,围绕“什么是一流大学,如何建设一流大学”的主题,结合国内外教育学的研究成果和中外高等教育的办学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近代世界发展历史表明,一个伟大国家必须有伟大的大学。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越来越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决定因素,而先进的大学正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成果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代表们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是党和政府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洞察世界的未来发展趋势,从国情出发作出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全社会应该从世界形势的全局、从中国发展的全局着眼,进一步提高对一流大学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针对社会上一些模糊认识,很多学者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并无严格的定义,也不存在一个在国际上被普遍承认的量化标准。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潘懋元教授指出,著名大学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不可能通过所谓世界范围的“大学排行榜”简单判断一所学校是否一流。与会代表认为,世界一流大学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其本质特征是应对所在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在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卓越贡献,要把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放在首位。
清华大学以薛澜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在做了历时近一年的研究后认为,一流大学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通过跨越式发展,我国若干所大学在重点支持下,完全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认为,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高校将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迈开更大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