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35所高校高招政策详解 清华新增一实验班招生
2010-04-13    新华网-京华时报

字体大小:

 

  北京理工大学 不预留二志愿计划    

  ■学校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是建国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投资建设的前十所高校;是全国首批颁布的16所重点大学之一;是全国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15所大学之一。

  ■在京招生情况

  北理工今年在京计划招收本科生276人。其中理科239人,文科26人,艺术类专业11人。今年北理工在京招生计划有三个特点:

  1.“热门”专业增加招生计划,如通信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分别增加了4人、4人、2人。

  2.重点加大了包括电子信息类、材料类、航空航天类、机械类等专业的招生力度,其计划数占到了在京招生计划的60%以上。

  3.学校在部分重点强项学科中实行“本硕博”、“实验班”、“双语班”等“高层次”招生。2010年学校在京招生计划中,共包含此类招生计划22人,分别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本硕博连读班)2人,安全工程(本硕博连读班)2人,信息工程(本硕博连读班)3人,信息工程(实验班)8人,数学与应用数学(基础科学实验班)2人,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双语班)2人,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班)3人。

  此外,学校今年有两个国际双学位项目:

  1.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双学位项目:面向全国,计划招生50人。

  2.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双学位项目:面向全国,计划招生25人。

  这两个项目在高考志愿填报北理工普通本科专业后,考生可于2010年7月10日前登录北理工招生网页,进行网上报名。该生如被正式录取,再根据考生报名人数、专业分布、高考成绩等情况综合考虑,进行二次录取。

  今年北理工不预留第二志愿招生计划,将在高考录取时,根据计划的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招收部分第二志愿高分考生。

  本科人才培养

  1.入学一年后,学习成绩前10%的学生有自主选换专业的权利;对于对某些专业学科确有特长的同学,经批准也可进行专业调整。

  2.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可以上网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老师。

  3.学校每学期为学生提供150~180门选修课程,课程内容涉及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军事、体育等许多方面,学生凭借兴趣自主选择。

  4.学校每年免试推荐上研究生的比例超过应届本科生的20%。同时学校不断加强重点课程的建设与辅导,本科生读研比例每年均在40%左右。

  5.双学位教育专业有工商管理、法学和经济学。

  ■录取规则

  北京理工大学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依据考生专业志愿,坚持“高分走志愿,低分走服从”的原则顺序录取。对符合国家政策,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可按市招办的规定加分、降分提档,照顾分不能累积,取最高一项,不超过20分。录取专业时以实际考分为准。如果北京理工提档分数线上第一志愿报考人数少于招生计划时,学校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实际高考成绩,应高于北京理工大学投档分50分,专业服从学校调剂。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80高校将公布高招政策 北京启本科高招广播咨询
· 教育部:灾区照顾政策不影响其它地区招生
· 京高招政策微调 二志愿三校录取分优先
· 浙高招政策确定 “省级优秀学生”高考不加分
· 今年高招政策有七变化 非应届生可报自主招生
· 20余所高校推出最新高招政策 大数据专业成新“热门”
· 湖北2016高招政策变化大 平行志愿由6个增到9个
· 清华大学高招政策抢先看
· 重庆市出台高校招生信息十公开政策
· 综合素质纳入部分省份高招 是否打破一考定终身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