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精神的时代价值——张华烈士牺牲30周年的回眸与思考
第四军医大学空医系学员张华离开我们30年了。
1982年7月11日,他为抢救落入粪池的掏粪老农,献出年轻的生命。光明日报1982年8月5日在头版报道了张华的感人事迹,同时配发编者按,高度肯定这是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赞歌”;同年10月20日,光明日报又发表长篇通讯《新一代的理想之歌——记当代优秀大学生张华》。中央军委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叶剑英元帅为他题词“新一代的理想之歌”。在2009年度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张华又以高票当选“百位感动中国人物”。他的英雄行为,曾在全社会产生强烈反响,掀起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大碰撞,有力回答了潘晓发出的“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的人生疑问,使刚刚步入改革开放的青年一代经历了一次精神洗礼,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树起了一座时代丰碑。
30年来,作为新时期优秀大学生的代表,张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激励着他们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如今,面对社会上多元、多变、多样的价值取向,与时俱进弘扬张华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做什么人”
富有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当代青年矢志不渝的政治追求。
英雄人物之所以高大,在于他们志存高远,为信仰矢志不渝。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张华精神的灵魂。张华曾在日记中写道,“一个真正有抱负的青年,他必定有一个美好的理想”,“人应该有志气、有理想地活着”。为此,他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用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塑造人格,时时处处践行庄严承诺,让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在自己身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在当前国际国内局势纷繁复杂、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尖锐,特别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渗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冲击、某些党内腐败和社会丑恶现象滋生的形势下,一些青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仰迷茫、信念动摇、信心缺失的问题。有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产生了疑问,认为共产主义太虚、太远,是个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式理想;有的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疑惑,担心社会主义旗帜扛不久、走不远,片面推崇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式和价值观念;有的对共产党领导产生疑虑,怀疑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盲目赞赏西方的“三权分立”、“议会政治”,使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
对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历史传统。与时俱进弘扬张华精神,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不懈地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引导他们始终保持理论上的成熟与清醒、政治上的合格与坚定,把思想行动真正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念、共同意志、共同追求上来,让青年一代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实践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