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高等教育 > 高教新闻
科技转化率低 武汉高校学生专利九成在沉睡
2013-04-10    腾讯教育-楚天金报

字体大小:

  尖板眼并非个个都有含金量

  武汉加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学生专利代理公司。

  该公司陈列室里摆放着各色各样的模型,有打火机、便携筷子、纸碗、折叠菜篮等。该公司副总经理何宽介绍,这些只是大学生们拿到国家专利的部分小模型,还有很多大件的没有摆上。

  业内人士介绍:“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通俗地说,发明专利就是这个东西本来没有,是你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则主要是对原有的东西改善某个环节,起到补充完善作用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集中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从目前国家专利的批准情况来看,当前大学生们的专利主要集中在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上。”

  “国家专利其实也没有那么深不可测,只要你有创意,有创新的思维,稍微往平常人想不到的点上去创新,通过代理申请拿到国家专利不是很难的事。”何宽补充说。

  这类发明真的很多。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机械电子工程大三学生张盈盈,就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专利:戒指耳勺。这款专利设计是在普通戒指基础上加一个扣,扣着戴在手指上就是戒指,打开拉直之后就成了耳勺。

  武汉纺织大学大四学生程第魁就曾发明了一款“会说话的便池”,与传统便池不同,这款发明新增了有感应装置的语音提醒功能,并能进行个性化语言设置,当人们在公共场所没有冲洗厕所就匆匆离开时,这款便池就会发出诸如“您好,请冲洗厕所”等个性化提示语。

  大学生们的专利,也不全是这些小创意小设计。采访中,也有学生拿到了电子科技、光盘技术、工程设计等“高科技”类的专利。

  不过,采访中,很多业内人士坦言,对学生来说,专利的前景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提醒】

  专利推广网站收费后推广少

  发明花生夹子的姚雪对记者说,目前她正拿着自己的专利图纸四处托人,希望能找到一家生产企业合作,将夹子上线生产。找了四五家企业均遭到婉拒,给出的答复是图纸粗糙,没有模型,无法进入生产环节。

  合作生产被企业婉拒,“合作”推广的电话却隔三差五而来。据姚雪介绍,很多网站找到她,想将她的专利在网站上推广,但要收取一笔不小的费用。“这都是些专吃专利所有人的网站,说白了,就是画个饼给你,套你的推广费。”有大学生对记者说。

  采访中,部分手拿专利的大学生已拿到国外大学的全额奖学金。他们对自己专利的认识现在很清楚了:专利还没有转化,目前让我们看得见的,似乎是一本证书和简历上比别人多了的一句话——曾获得国家专利,仅此而已。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基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指导老师告诉记者,专利的落地主要途径有三种,一种是转让,一种是技术入股,一种是创业。

  这位老师说,大学生专利落地难,一个原因是很多学生的发明创造还处于创意阶段,没有经过实际调研,缺乏中长期的实施计划,大部分没有经过小试、中试等环节,落地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另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做好创业的打算和准备,他们往往把专利作为实践和专业技能的一次锤炼和升华。“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专利权转让和交易渠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专利转化的各种门槛对于学生来说会很高,有些还要增加学生额外的投入,并存在风险。高校学生的专利申请热,应该适当地降降温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武汉高校蹭课联盟打破校际界限 跨越50所高校
· 新学年武汉高校大学生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全覆盖
· 武汉这些高校结业、期末考试线上进行
· 停课不停学,武汉高校在行动!
· 武汉百余名家长夜卧高校体育馆引外媒高度关注
· 安抚受灾学子 武汉高校连夜开展慰问帮扶工作
· 袁贵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 武汉成高校腐败高发区 80%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
· 中德高校师生比差异大 平均1个老师3个学生
· 武汉高校启用反剽窃软件 是否剽窃终由人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