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纪实选摘
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
访问:远清同志,非常感谢您今天能接受专访。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时期。您是1992年从清华大学副校长的岗位调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的。两年多后,又升任国家教委副主任,主管高等教育工作,直至2000年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这就是说,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改革,您或者是设计者,或者是参与者,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因此,在回顾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特地对您做一个专访。请您以一个参与者、见证者的身份,畅谈一下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情况。
第一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是什么?也就是说,当时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进行这一场大改革的呢?请您谈谈。
口述:上世纪90年代是我国高等教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我赶上了这个时代,而且我是一个参与者和见证者。另外,我在高教战线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所以,非常高兴能共同回顾这一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回顾这一段历程,我想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大改革。应该说我国高等教育从解放后就一直在改革,包括当时学习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在改革。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改革,这些改革不是一般的改革,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改革。大改革是从1985年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以后,或者说是从1992年第四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开始的。
在大改革取得了较大成绩的同时,我们国家又出现了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局面,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由于大改革带动了规模的大发展,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特别是普通本、专科教育的规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7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大发展也包括进行“211工程”、“985工程”建设,使我国高水平大学或者说是重点建设的一批大学得到了很大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状况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把这些都综合起来,应该称得上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在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之后,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提高阶段。中央非常明确,当前,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质量。中央和教育部都采取了很多政策来推动大提高。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很好地回顾、总结或者说是重新认识这一段改革与发展的历程,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战线来说。
刚才谈到,这一轮改革可以说是从1985年中央做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或者说是在1992年全国第四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开始的。这一轮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然与世界上科学技术大发展很有关系,信息时代到来了。另外,“文化大革命”中,我国高等教育受到了很大破坏,非常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恢复和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世界高等教育也处于比较好的发展时期。这些都是很重要的背景。但是,最重要的一个背景是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特别讲到的,后来,又经党的代表大会确定下来的,就是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的高等教育受苏联的影响很深,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时间很长。当年,我念书的时候用的都是苏联的教材,例如,数学教材就是贝尔曼、斯米尔诺夫主编的。我们的教学计划也都是苏联专家帮助制订的。中国长期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高等教育体制也是学习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比较浓。所以,当我国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教育体制就表现出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
江泽民同志当年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曾经提出,体制改革是关键。但是,他后来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没有用这句话。我们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用了这句话。说体制改革是关键,也就是要改革长期以来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在1992年全国第四次高等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体制改革是关键”,就是要改革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那么,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到底有什么毛病呢?又有哪些不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东西呢?可以讲,表现在很多方面。前一段时间,我又翻了翻我的笔记和讲话记录。当时,我们将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总结归纳为一句话,即,“一包二统”。“一包”就是一切由国家包下来;“二统”就是一切由政府统起来。这是高等教育体制上最突出的两个问题。今天回过头来看,可能认识得会更加深刻些。
解放前,我国有国立大学、省立大学、私立大学。解放后,所有大学都收归国有了,上大学也完全由国家包下来。学校的经费完全由国家提供,学生上学不要交钱。我上大学六年和读研究生的几年,家里一分钱也没有拿过,当然也拿不起。我的伙食费就是靠助学金,是在学习、生活基本上都由国家包下来的情况下完成的学业。大学毕业以后就业,也是由国家统起来的,国家包分配,每个人都有工作。比如,今天下午毕业设计答辩,明天班主任就来宣布分配方案,谁谁到哪儿。然后,学生就可以离校了。全国有统编教材,而且,各校的教学计划大体上也是统一的。当然,也有个别学校不完全一样。这里有很多细节问题,今天就不详细讲了。因此可以说,当时在高度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等教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一包二统”。这样的体制肯定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体制,所以必须改革。我想,这就是大的背景。为什么后来我们的很多改革都很顺利?就是因为改革顺应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