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念好“山”字这本经
2002-01-19    本报记者 杨云慧

字体大小:

    农村学校办起的小果园、小菜园、小门市、小苗圃、小猪厩、小加工厂,创造的产值和利润都不起眼,但确确实实为收缩校点,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在校生的巩固率和减少学生流失作出了贡献。对于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云南省红河州教委副主任张春建有着这样的感慨。

  近几年,云南省加大了中小学校点布局调整的力度,尽力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从去年开始至今,全省调整减少2737个教学点、152所小学校。校点减少意味着在校住宿的学生增加,要让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群众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是校点布局调整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勤工俭学是解决民族贫困山区学生入学难的一条好路子,为此,近些年勤工俭学在过去的基础上得到更快速的发展。

  “项目有大小,校校都在搞。”云南广大农村学校坚持“宜种则种,宜林则林,宜养则养,宜商则商”的原则,不贪大、不求洋,不盲目攀比,念好“山字经”,依靠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开展勤工俭学的有利因素,想方设法拓宽勤工俭学门路,增加学校的收入,救助贫困学生,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实现“控辍保学”,巩固“两基”成果的目的。红河州屏边县已用百余万元勤工俭学经费救助了上千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许多开展勤工俭学的农村学校,学生只需交一点粮食就能够吃饱吃好。“学校的生活比家过得好”是许许多多贫困孩子的真实心声。

  红河州有300所半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主要分布在边疆和高寒贫困山区,学生生活十分困难。红河州提出利用学校空闲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师生生活水平,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绿化美化校园。屏边县湾塘乡营盘小学、阿碑希望小学、滴水乡新荣小学、和平乡电力希望小学,在校内种菜养猪,解决学生吃菜吃油问题,学生只要交米或包谷就可在学校生活。蒙自县冷泉乡邑普白小学,未要国家一分钱,未收学生任何杂费,硬是靠勤工俭学改建了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

  文山州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乡镇以下的中小学都要建立生产劳动基地,并对基地建设给予补助。文山州勤工俭学强调要从身边的具体小事做起,不拘形式,不论项目大小,因地制宜、形式多样、不失时机地利用劳动课或业余时间,抓住一切可以创收的机会。各地各校从组织学生捡谷子、收辣椒、拾桐果、挖药材、种菜、养猪做起,积少成多,逐步形成规模。西畴县柏林小学,在校园内种植蔬菜和经济林木“八角”,获得的收入改善了师生生活,多年没有一个学生流失。

  “降低重心,讲求实效。种好树,修好路,养猪种菜,办好食堂”是楚雄州对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提出的勤工俭学要求。各学校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年龄、劳动技能等特点,养猪、养牛,不断提高养殖水平和出栏率。一些初级中学按照综合初中办学改革的要求,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实验,获得经济效益和教改成果“双丰收”。位于高寒山区的楚雄市西舍路中学,首次试种大棚蔬菜成功,解决了当地“蔬菜比肉贵”的难题。州立民族小学靠养殖和采集野菜等的收入,改善学生生活,增加办学经费,学校办学条件一年一变样,几年来无一学生辍学。

  农村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不仅解决了贫困学生生活困难的问题,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师待遇,培养了学生劳动观念,还让学生学到了一些实用技术,并辐射向山乡村寨。玉溪市通海县高大傣族彝族乡中心小学,承包大片荒山荒地搞林果栽培,在技术辅导员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操作,学习栽培、嫁接、修剪、疏花、疏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学生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家,辐射、推广,成为当地林果栽培咨询的“小行家”,带动起农户大力发展林果业的积极性。现在林果业已成为该乡的一大经济支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农村家庭寄养给孤残儿童一个完整童年
· 左权三年撤并学校121所
· 山东农村学校危改实行终身负责
· 河南控制农村初中辍学强化政府行为
· 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大头给教育
· 江西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明确
· 北京农村中小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 刘怡指出:警惕“读书无用论”在贫困地区抬头
· 江苏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体制显出效力
· 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生机盎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