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培养人性是教育的最低标准
2002-12-06    曹保印

字体大小:

  据报载,某地几名学生私自到一处鱼塘内游泳。在此期间,同学因体力不支,在水中挣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同学因为害怕老师和父母责备,置同学的生命不顾,任其溺死,并将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

  《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对这个传之广远的朴素而又古老的道理,即便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也不难理解和接受,可是本性纯朴善良并且已经在接受着现代文明教育的4个孩子,对同伴的生命毁灭却采取了置之不理甚至藏衣灭迹的态度。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沉痛反省:是什么样的东西扼杀了孩子们“性本善”的天性?

  俄罗斯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个问题!”笔者对它的理解是:尽管教育可以传授给人改变自己命运的知识,但这种看似有无穷力量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能否使人成长为有着博大的慈悲心、高尚的道德伦理与精神境界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还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事实上,纵观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哪怕是一丝痕迹的“名人”,无论其是留芳千古的“英雄豪杰”,还是遗臭万年的“奸臣贼子”,哪一个没有汲取过知识的力量?从这个角度上说,知识既可以让人上升为普渡众生的天使,也可以让人堕落成荼毒生灵的魔鬼。

  正是基于知识的这种双刃性,不管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恶”的中国的古圣先贤,还是奉行“知识就是力量”的西方的学士哲人,无不把培养高尚的人性作为教育的最低标准。他们认为,只有当人具备了高尚的人性并将其时刻实践于自己真诚的行动之后,知识才能成为人创造而不是毁灭美好世界的力量。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

  然而,文首提到的这起事件却以其不容置疑的悲剧性信号警示当前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什么样的东西扼杀了孩子们“性本善”的天性?不是别的,正是在传授知识与培养人性方面的教育的失衡!未成年的孩子犯下的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可担负着“百年树人”这个神圣职责的教育工作者却必须从中汲取沉痛教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 关注童工现象:贫困“拐跑”孩子
· 来自经济欠发达区县教育超前发展的报告
· “问题学生”被休学 复学受阻起争议
· 人生经历滋养教育理念 尊重与理解是普遍方法
· 一个单亲家庭的父与子的心灵对话
· 不要孤立地看批评与赏识
· “问题学生”回校读书 争议远未结束
· 少儿考生超过1/3 小学生流行考成人英语
· 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标准字典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