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成都:教育按贫富收费引发争议
2003-06-04    高柱

字体大小:

    重庆设想在全市中小学推行“富家子弟多缴费,贫困家庭减免”的机制后,在同处西部的成都教育界内外由此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论——
    社会:两种不同反应

    对重庆提出的设想,赞同的大有人在。

    成都一位名叫沈峰的高级工程师认为,享受一样的师资和教育设施,学生缴费有多有少,看似不平等,其实是最大的平等,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一样,但每个公民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却是一样,这当然需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他说,一个先进发达的充满人性化的社会应当时时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充分扶助困难群众,就能维护社会稳定并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福利权利。但也有不少人不这样看。此间一位评论家对此发表意见说,“贫富两制”的要害在于引导“一切向钱看”,而其根本是“变着法儿乱收费”,把国家教育资源当作资本去赚钱,结果是认钱不认人。他认为,人为地以贫富为标准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让孩子们生活在等级观念之中,这种违背教育本质的做法其实危害较大,它不但会助长拜金主义的膨胀,在学生幼小心灵留下不可愈合的创伤,而且会使贫困学生失去尊严感,失去自我。

    他进一步诘问:“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什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可言?”

    家长:如何体现公平

    家住成都棕南“富人区”的一位电脑商坦率地对记者说,作为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为教育多交点费也算不了啥,但如果单纯以贫富来划分收费标准却明显存在不公平。他认为,在公共教育资源面前,无论家庭收入高低大家应该是平等的。其实稍富裕的家庭在孩子开支的其它方面,已通过别的形式为社会作了不少贡献。

    他建议,教育可以按学校高低层次收费,如目前在许多大中城市流行的开办“贵族学校”等。

    家住成都龙泉驿区的下岗职工张红,也从相反角度对教育按“贫富层次收费”的做法表示出担心。他说,推行这一作法固然可以为贫困家庭带来一定受益,但作为父母又不可避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在学校遭到来自其他富裕家庭同学自觉不自觉的歧视,会不会给孩子生长心理留下难以抹去的无形阴影?而如果真那样,这又是他们作父母不愿看到的。

    政府:实际操作很难

    成都市教育局一位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目前倡导教育投资应由国家、社会和个人三方面来加以分担,但眼下的分担还不至于以家庭来划分。

    她认为,以人的家庭收入多少来收取学生教育费用,至少在目前还行不通,因为实际操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其中必然涉及一个如何划分的问题。

    据她讲,虽然有媒体报道重庆将实行这一作法,但成都至今还没有对此做出任何反应。据悉,事实上,近年来成都市政府为关爱贫困家庭子女,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措施,如建立“政府奖学金”、或免去贫困生学费和书本费,以及在学校和社会推广“一帮一、多帮一”助学活动,初步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扶贫链。

    据当地民政部门统计,去年至今,成都市还没有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因贫困失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窝棚式”被拒 北京拒绝简易学校
· 政府能为流动儿童教育做些什么
· 三名学生惹麻烦 “光头仔”被学校勒令停学
· 海归派子女教育遭遇尴尬
· 北京首部中学生性教材9月起使用
· 家庭教育遭遇新难题 “数字代沟”影响交流
· 北京降低流动人口子女借读费
· 教育部:对简易学校加强管理给予必要扶持
· 王湛:各地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
· 让孩子感受“牢里生活”污点教育火了拘留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