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新闻
内地30所中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 教育部表示支持
2013-10-21    光明网-法制晚报

字体大小:

  日前,关于中国台湾地区的国学和传统文化教材进入大陆30所中学试点推广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在最近一次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对《法制晚报》记者表示,受教材内容、教育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套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台湾必选课教材,在部分试点学校中,作为课余读物,教育部持赞同和支持态度。

  不过,续梅也表示,中学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遴选有完善的程序,而目前这套台湾国学教材还并未成为大陆中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

  媒体报道 30所中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

  日前,台湾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首次进入大陆30所中学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这套教材是由中华书局引进,今年秋季在全国多个省份的30所中学进行试点推广。

  据媒体报道,这30所中学中,包括郑州五中、复旦附中等学校。

  据了解,《中华文化基本教材》是台湾地区使用了近60年的传统文化教材。从1954年开始,台湾地区高中课程中一直安排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属于必修科目。

  此次中华书局引进版教材与原教材内容、体例基本一致,分上下册、22个单元,上册为“《论语》选读”,下册为“《孟子》选读”与“《学庸》选读”。

  使用情况 不同学校推广情况不同

  记者了解到,受教材内容、教学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这套教材目前在试点中学的推广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据上海媒体报道,复旦附中从今年9月开始,在其高一和高二的两个文科班(共计72人)使用该教材。

  据郑州媒体报道称,郑州五中使用该套教材的为该校北师大实验班,而且每周只抽出1个课时来由老师讲解此套教材。

  而这套教材在北京,也只是一家民办中学在使用,此前所称的几所北京试点学校,并未在这个学期使用。

  教育部回应 表示赞同和支持 但并未成为教材

  对于台湾国学教材进入大陆中学试点一事,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日前表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台湾国学教材被部分学校引入后,大多是作为师生的课余读物。对于两岸传统文化教材交流,教育部持赞同和支持的态度。

  不过,续梅也表示,教材的遴选和审订以及最终的使用有完善的程序,目前这套教材并未作为大陆中学必修课以及选修课的教材使用。

  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会员李鹏飞表示,国学教材引入部分学校,将会在文化上造成很大碰撞。

  李鹏飞认为,从概念的角度分析,国学的根本应该是汉字学。在充分了解汉字本义的基础上,对国学中的经典典籍、文集等进行深刻的分析,使人能够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内涵。

  国学作为一个宏大的概念,还包含着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教育,这些经典文化的灌输需要从小做起。所谓“文以载道”的意义,在于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时,就应当对古典文学里的文字进行更加科学、直观地讲述,一方面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并记住汉字,也更能理解汉字的精髓。

  重视国学可以帮助年轻一代培养更好的修养。他还提到,在现代社会中,拼音文字对传统意义上的汉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对国学的进一步宣传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对汉字的深刻体会,来实现一个沉静内心的过程。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引入台湾国学教材 难在何处
· 台湾国学教材进京后大幅修改 “植入”内地劳模
· 广东将试用台湾国学教材 内容以四书为主
· 台湾师生为大陆高中试用台湾国学教材"支招"
· 台湾国学教材首次进入大陆课堂
· 北京试点国学课 台湾教材难合大陆学生胃口
· 国学教材遭“冷遇”:师资力量、升学压力影响推广
· 人教版国学教材发行 没有标准答案只学不考试
· 让儿童认识国学价值 儿童国学教育用何种教材
· 爱心国学班:让传统文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