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部 > 部委动态
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公约
2017-09-21  教育部  

字体大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充分发挥咨政、启民、育人重要作用,31家智库建设单位共同发起成立“高校高端智库联盟”,并自愿遵守如下公约。

  第一条 坚持党管智库,把握正确导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和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坚持党对智库建设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作出应有贡献。

  第二条 坚持围绕大局,服务国家战略。聚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重大任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决策急需的重大课题,发挥高校高端智库间的聚合联动效应,组织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系统化、建设性的政策建议,着力提升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能力。

  第三条 坚持中国道路,增强国际影响。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积极主动参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持续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扩大联盟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学界和公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条 坚持立德树人,加强人才培养。坚持将高校高端智库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建立联盟咨政研究核心人才库,构建密切联系机制;持续推出智库人员培训、智库访问学者等项目,推动理论学习,加强形势教育,聚焦政策研判,提升咨政能力,提高智库管理水平;注重对各智库青年教师、博士后、学生的聚合,储备下一代决策咨询人才。

  第五条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智库标杆。以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为标准,集聚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形成高校高端智库协调发展的示范集群。充分发挥各智库的研究专长以及所在高校学科、人才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优势,为科学决策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在组织管理、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研究内容、科研方法等方面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第六条 立足共建共享,推动内聚外联。打造高校高端智库共享平台,注重加强沟通、汇集信息、交流经验、成果互动、协同攻关、思路分享,推动形成“高校智库群—国内智库圈—国际智库网”三重联动体系,努力构建“智库—政府”“智库—企业”“智库—学界”三大互动格局。

  第七条 立足开放运行,体现高端特质。创新组织形式,改革运营方式,首批联盟成员单位主要来自高校中的国家高端智库及进行智库签约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联盟成员单位优先承办中国大学智库论坛区域分论坛、高端圆桌会议等活动。

  第八条 立足务实高效,强化使命担当。联盟设轮值主席单位,所有成员单位均可提前申请,经协商议定通过后于下一年正式担任,任期为1年。联盟设秘书处,与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合署办公,为联盟成员做好服务工作。轮值主席单位和中国大学智库论坛秘书处联合举办当年度年会的子论坛及相关活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以“一体两翼”打造世界一流高校智库
· 提升高校智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 应用型高校智库建设的四大支点
· 高校智库中的85后头脑
· 高校智库从“慢一步”到“快一步”
· 光明时评:高校智库须降虚热做实功
· 高校智库: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参谋”(教改一线)
· 高校智库迎来“春天” :三大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 高校智库建设蓬勃发展 警惕“一窝蜂现象”
· 袁贵仁:要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决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