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毕业生求职遭查“三代” 清华博士求职七月未果
2013-05-13    中国广播网

字体大小: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博士,清华,头顶这样的光环,在职场上就一定抢手吗?清华大学博士生陈达经历七个月的奔波与等待,却没有拿到一个心仪单位的录用通知。而且十次求职中的八次,他居然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本科学历并非985、211高校。

  已经是清华的博士了,居然在求职时栽在了本科学历上,这种"狠挖出身"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从山东一所二本高校的本科生,到清华大学的博士,陈达用了七年努力实现了"清华梦",但是令他始料未及的是,就因为没有一个光鲜亮丽的本科学历,使他的求职路非常艰难。7个月了,陈达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陈达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同样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小何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

  小何:大家可能觉得清华的博士找工作很简单,但我觉得我现在的处境挺尴尬的,求职很艰难。不好的用人单位我不想去,好的用人单位在我投简历的时候肯定就被打回来了,因为我的本科不是211、985,所以我连和其他人在一起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都没有。

  提到陈达的遭遇,去年刚刚毕业的清华博士李先生表示出了对用人单位设置这个门槛的不理解。

  李先生:我觉得清华大学能够招收他硕士或博士,就说明他达到了清华本科和硕士的要求。否则的话,他全招清华的学生不就完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好出身"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本科就读院校不是211、985工程的毕业生们,很多时候连第一道的"简历关"都过不了,因为但凡条件好些的用人单位,从高校、政府到事业单位以及国企、民企、外企,都在其招聘启事上白纸黑字地明确强调,"本科非985、211高校,不予考虑",这种"狠挖出处"的招聘要求,也被毕业生们无奈地称作"学历查三代"。

  而就在几天前,教育部一纸禁令让这个早已在就业招聘市场上狠刮了几年的"出身风"成为被治理对象。在规定中,教育部明文强调,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面对这一为不少毕业生"伸张正义"的规定,毕业生们的观点并不相同,有很多人为此兴奋,也有不少人继续观望。目前正在就读博士、明年即将毕业的小王表示:

  小王:觉得211、985的这种评判标准很不公平,这些都是形式化的,关键是要看个人的能力。教育部即使发展一个规定,用人单位也未必会去执行。

  面对教育部的禁令,为什么用人单位还是要把985、211高校当做硬指标呢?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统计,这些单位2013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在这样一升一降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刮起的"出身风",可能就比较容易让人理解了,因为这样做成本最低。

  北京某高校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今年三月该校组织的辅导员招聘中,仅仅10人的岗位需求却收到了4000多份简历,招聘自然要优中选优,第一学历有没有当过学生干部都是参考标准。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板子也不能简单地打在用人单位身上,因为用人单位确实没时间论证一个非985毕业的学生就比985毕业的学生优秀,成本太大。

  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在部分学生那儿看来简单粗暴的"出身歧视",在用人单位这里却成为最经济适用的评价标准之一。长期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政法认为:

  张政法:我认为确实是有就业歧视和学历歧视,但是如果我们要简单地这样理解的话,有些地方可能用人单位也叫屈。我们都知道大学生现在不是稀缺产品,想要优中选优,它可能只能通过品牌的标尺来进行识别。另外,很多用人单位它可以通过是不是211高校、是不是985高校,这样的标准屏蔽一些所谓"萝卜招聘",比如子弟、家属、关系等。尽管有着两个方面的原因,还要考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终还是一种典型的学历歧视和招聘歧视。如果我们现在去固化考试本身给我们身上打的这个标签,那么我们其实是在成就一种"伪考试论",或者一考定终身的这样的一种现象。(记者温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毕业生求职面对薪资差距,怎么看、怎么办
· 一图读懂就业新趋势
· 记者观察:毕业生求职不重“薪情”重“感觉”
· 国务院通知:不得对高校毕业生求职设置性别条件
· 社交网络渐成中国毕业生求职新方式
· 毕业生求职遭遇学历"查三代" 第一学历成门槛
· 媒体称硕士生求职莫让“体制”扼杀梦想
· 毕业生寒假求职:“中场”不休息
· 北京:2011暑期毕业生招聘月 8月中旬截止
· 就业回暖 毕业生求职从广撒网到“对症下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