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专题 > 钱学森、贝时璋逝世
钱学森追悼会定于6日在八宝山举行 向公众开放
2009-11-04    中国教育网综合

字体大小:

  本报讯 记者今天上午获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追悼会日期已经最后确定,11月6日上午在八宝山举行,追悼会将向公众开放。这两天来,到钱学森住所悼念的民众络绎不绝。(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链接: “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 灵堂1日起接受吊唁

  民间提议举行国葬降半旗

  据环球网报道,有不少网友留言表达了他们最朴实的悼念之情:“祝钱老走好!”“永远的钱老!”“钱老一路走好!是你让中国人腰杆挺直了!谢谢 ”“一代巨匠走了,亿万中国人站起来了!钱老,一路走好! ”“钱老,走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你留下的浓墨重彩一笔,伟大的中国人民始终都会永远记得你。”“智商最高骨头最硬的科学家,是全体中国人的楷模,我的偶像。一路走好!”

  也有网友在悲痛之余表达深深的敬意:“你所做出的贡献对于这个民族,对于这个国家都是无法用奖章来衡量的,你的人格更是不愧伟大二字。”“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人!”“钱老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全世界熟悉他的人从他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坚韧、自信、勤奋、聪明。他老人家为我们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毛泽东等老一辈解放了中国,钱老等老一辈保卫了中国。”

  更有网友感怀钱老是“中国永远的骄傲!我们民族的魂!”并建议为钱老举行国葬、降半旗哀悼,用最隆重的仪式,向这位科学巨匠和伟大的爱国者告别。有网友这样留言,“钱老帮中华民族挺直了脊梁,受得起国葬之礼”,也有网友附和到,“唯有国葬才是最好的纪念!”“钱老应该国葬,袁(隆平)老百年后,也应该国葬”。据记者观察,对这种观点持赞同意见的网友相当多,他们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心情:“我们都尊重同意支持国葬,这是对中国科学进步最大的尊敬!”“应该给钱老办国葬,他对得起这份荣誉”“呼吁国家降半旗来祭奠这位居功至伟的国宝级科学家!”(来源:欧洲时报网)

  言论:中国需要更多“钱学森”

  继季羡林后,中国又失去了一位“国宝级”的人物─钱学森。如果说,人们对季老的敬重,主要是因为其甘于寂寞的治学精神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的话,那么对于钱老的敬重,更多的是其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奉献祖国的崇高精神。

  时下的内地科研界,屡屡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腐败现象,有些“学者”为名为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对照钱老,这些人应该汗颜。如果为名,钱老留在美国或许可以获得更高的学术成就,甚至夺取诺贝尔奖;如果为利,盛名时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更是一个“不可思议”的选择。但是,钱老为何宁愿被软禁5年都要“一意孤行”地回到祖国?因为在他心中,将满腹所学报效祖国和人民才是他的终极愿望。

  在我们频频发问诺奖何日才能眷顾内地中国学者的时候,是否更应该自问一下自己的治学态度和科研理想?这,或比单纯地抱怨评委会的不公更重要。(来源:香港《文汇报》 鑫娴 )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钱学森追悼会特写:八旬老校友怕堵车早早赶来
· 钱学森追悼会举行 各界群众送别"中国航天之父"
· 钱学森遗体告别仪式6日举行 国家领导人出席
· 深切缅怀钱学森 贝时璋:二老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钱学森为何如此感念北师大附中?
· 23年前的钱学森回信,激励量子计算机问世
· 钱学森:“那一天,我激动得彻夜未眠”
· 中国首次披露制导系统核心激光陀螺研制过程
· 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地各校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
· 钱学森思维科学对教改有重要启示 呈现六个思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