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41年,译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17首词的旁谱为五线谱,钱仁康为此先到苏州乐器店买回许多制作竹笛的竹管和钻孔器,按照《事林广记·乐星图谱》制成各种不同孔位的竹笛,以试验宋代的管色字谱在笛管上是否确实可以自由转调。试验后的结果是肯定的,于是就按照每首旁谱的调式结构把俗字谱译成五线谱,并逐一配上钢琴伴奏。1946年,杨荫浏先生把自己所译《白石道人歌曲》的油印本赠送给钱仁康。杨先生是钱仁康中学时代的音乐老师,钱仁康看到杨先生对旁谱的调式和工尺的理解和自己的看法完全一致,而对拍号的认识更有独到的见解,就没有把自己的译谱公开发表,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抄家,译谱几乎全部遗失,只剩下硕果仅存的《鬲溪梅令》、《凄凉犯》等少数几首。
2.1985年,钱仁康把《魏氏乐谱》中的五十首古谱译为五线谱,也没有公开发表,只是在《〈魏氏乐谱〉分析》(发表于1989年第4期《音乐艺术》)一文中引证了部分译谱(《魏氏乐谱》中的第1,11,14,15,16,19,23,26,28,31,35,36,48各曲)。
3.与此同时,钱仁康还把《碎金词谱》和《碎金续谱》中的100多首南北工尺谱译为今谱,也没有公开发表,只是在1989年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中国民族音乐大系·古代音乐卷》撰写“词乐”19篇中应用了一些自己翻译的词谱,并为钱鸿瑛著《周邦彦研究》一书(1990年6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提供了周邦彦《瑞龙吟·春景》词的译谱,为王震亚编配的《九首独唱歌曲》(2001年4月中国音乐家协会杂志社出版)提供了苏轼《水调歌头》和张志和《渔歌子》的译谱。钱仁康翻译《碎金词谱》和《碎金续谱》中南北曲工尺谱的歌词包括唐、宋和金、元诗人的诗、词、曲:
[唐] |
王 维:《伊州歌》;《阳关曲》。 |
|
李 白:《清平调》;《忆秦娥》。 |
|
杜 甫:《赠花卿》。 |
|
高 适:《哭单文梁州少府》。 |
|
元 结:《欸乃曲》。 |
|
张志和:《渔歌子》。 |
|
韩 翃:《章台柳》。 |
|
柳 氏:《章台柳·答韩翃》。 |
|
白居易:《忆江南》;《花非花》。 |
|
温庭筠:《菩萨蛮》。 |
|
唐昭宗:《菩萨蛮》。 |
|
无名氏:《悮桃源》。 |
[五代十国] |
南唐中主李璟:《山花子》。 |
|
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菩萨蛮》;《临江仙》;《虞美人》;《浪淘沙》。 |
|
冯延已:《谒金门》;《长命女》。 |
|
韦 庄:《小重山》。 |
|
前蜀后主王衍:《甘州曲》。 |
|
和 凝:《採桑子》。 |
[北宋] |
晏 殊:《浣溪沙》。 |
|
林 逋:《长相思》。 |
|
宋 祁:《玉楼春》;《鹧鸪天》。 |
|
张 先:《碧牡丹》;《天仙子》。 |
|
欧阳修:《临江仙》。 |
|
柳 永:《满江红》;《雨霖铃》;《望海潮》;《荔枝秀》;《鹤冲天》。 |
|
苏 轼:《水调歌头》;《蝶恋花》;《卜算子》;《戚氏》;《洞仙歌》;《念奴娇》;《永遇乐》。 |
|
贺 铸:《青玉案》;《石州慢》。 |
|
秦 观:《满庭芳》。 |
|
周邦彦:《少年游》;《瑞龙吟》;《侧犯》;《六醜》;《大酺》;《荔枝香》;《瑞鹤仙》。 |
|
毛 滂:《惜分飞》。 |
[南宋] |
叶梦得:《贺新郎》。 |
|
李清照:《声声慢》;《醉花阴》;《凤凰台上忆吹箫》。 |
|
陈与义:《法驾导引》。 |
|
杨无咎:《齐天乐》。 |
|
左 誉:《眼儿媚》。 |
|
康与之:《大圣乐》;《喜迁莺》;《瑞鹤仙》。 |
|
严 蕊:《鹊桥仙》;《卜算子》。 |
|
张孝祥:《归字谣》;《六州歌头》。 |
|
陈济翁:《蓦三溪》。 |
|
辛弃疾:《摸鱼儿》;《破阵子》;《千秋岁》;《水龙吟》;《青玉案》。 |
|
唐 氏:《钗头凤》(又名撷芳词)。 |
|
俞国宝:《风入松》。 |
|
刘 过:《沁园春》。 |
|
刘 镇:《庆春泽》。 |
|
姜 夔:《鬲溪梅令》;《眉妩》;《惜红衣》;《秋宵吟》;《齐天乐》;《醉吟商小品》。 |
|
文天祥:《念奴娇》。 |
|
王清惠:《满江红》。 |
|
宋宫人金德淑:《忆江南》。 |
|
张 炎:《国香》。 |
|
蔡 挺:《喜迁莺》。 |
|
德佑太学生:《念奴娇》。 |
|
无名氏(吴城小龙女):《江亭怨》。 |
|
无名氏:《钗头凤》。 |
|
孙 氏:《忆秦娥》。 |
|
郑意孃:《胜州令》。 |
|
驿卒女:《生查子》。 |
|
翁客妓:《鹊桥仙》。 |
|
叶 李:《金错刀》。 |
[金·元] |
完颜亮:《鹊桥仙》。 |
|
吴 激:《春从天上来》;《人月圆》。 |
|
马致远:《天净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