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考试 > 研究生招生考试
保研“问出身”合理吗?
2015-12-2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编者按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湖北某非“211”大学读大四的鲁某,一直梦想进入一所名校读研。然而,一个电话终结了她的梦想和为实现梦想所作的努力——“抱歉,我们学校不招收非‘211’大学的推免生”。事实上,鲁某遇到的情况并非个案。那么,该怎样看待一些高校保研招生重视“211”、“985”高校出身的现象?

  “唯出身论”不可取

  高校招收优秀生源自然无可厚非,但以是不是来自“985”或“211”高校来判定学生的学术潜质,未免有些草率。

  许多非常优秀的大学生,只因就读高校不是“985”或“211”,在保研招生过程中,被某些知名高校无情拒之门外。笔者以为,保研招生“唯出身论”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某些知名高校之所以排斥非“985”和“211”高校的推免生,无非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决策层否定这部分学生,认为普通院校大学生即便获得了推免资格,但学术基础和潜质仍然较差,很难达到知名高校的学术标准。这样一种判断在有些高校的招生计划上有明确体现。比如,必须是“‘985’或‘211’高校的学生”。有些高校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却也是约定俗成。一般来说,这种决定经过了学校学术委员会的集体决策。二是出于个人原因,研招工作人员放弃了这部分学生。由于保研名额属于稀缺资源,一些知名高校并不缺少生源。为了工作便利,工作人员人为把“985”和“211”作为推免招生的基本门槛,初次筛选时就把普通高校的学生过滤掉了。

  很显然,以上的观点和做法都是不可取的。高校招收优秀生源自然无可厚非,但以是不是来自“985”或“211”高校来判定学生的学术潜质,未免草率。事实上,据有关统计,由于名额极少,从普通高校获得推免保研资格的学生一般只有2%。相形之下,“985”高校的保研率一般为15%。在一定程度上,普通高校竞争更大,只有非常优秀的学生才能脱颖而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是有保证的。另一方面,倘若研招人员只为工作方便,人为地放弃了这部分学生,那么,这些工作人员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从国家层面来看,出台保研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创新人才招生模式,激励在校学生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从教育部关于推免生招生的规定来看,只要是品学兼优、具有创新精神和学术潜质的大学生,都应有获得推免的资格。不管是来自重点高校,还是普通院校,招生时都应该一视同仁。

  从高校角度来看,公然以非“985”或“211”高校为由,将普通高校的推免生拒之门外,既违背了公正公平的招生伦理,更是背离了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大学是社会的风向标,尤其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知名高校更应在推动社会阶层流动、改变贫困孩子命运、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好表率。

  从学生发展来看,如果在与重点高校学生的同场竞技中败下阵来,可能并无怨言。但是,如果连参与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的确让人难以接受。也许,一部分自强自立的学生通过直接考试的途径,最终也获得了名校就读的资格,但相当部分的推免生或许就因为非“985”或“211”的身份,与心仪的高校失之交臂,这的确是不该发生的。(作者姜朝晖,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助理研究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保研新规引热议阵营分化明显 名校学生多支持
· 女生为减轻家庭负担放弃保研 毕业前患癌症
· 当今高校"保研一族"缺乏幸福感 未来信心不足
· 网帖曝北大两名学生多门功课不及格仍被保研
· 高校大四学生保研族生活调查:馅饼还是陷阱?
· 高校“尖子生”保研失败 只因不招非“211”推免生
· 保研新政不分校内校外推荐 中西部高校陷困境
· 高校内部子弟转学成“隐形福利” 保研名头水分大
· 名校保研率大涨 南大一专业招7人保研名额有6个
· 论文买卖蔓延 为保研出国大学生花钱发论文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