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高职教育 > 发展研究
高职教育如何适应WTO
2001-12-28    李春红

字体大小:

  在经过长达14年的艰苦的谈判之后,中国加入WTO的进程终于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大发展的机会来了,“狼”真的要来了。同早已摩拳擦掌的中国企业相比,中国教育界对 入关的反应似乎迟钝了很多。WTO的游戏规则对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什么样的冲击?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的教育市场应怎样谨慎地开放?人世后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教育如何适应?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的高职教育的方式是否要有大的改变?

  WTO的运行,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公平竞争、自由贸易为基本原则,各成员方政策向WT0为核心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规则靠拢。加入WTO,中国的教育市场将加大开放,但教育不同于其他经济领域,教育除了经济功能外,还承载着社会、文化、道德等其他功能。因而,每个国家对教育市场的开放都是十分谨慎的。有专家预测,WT0的经济运作形态将对教育产生重大的辐射,最明显的可能就是营造一种文化精神家园,即自由贸易中的自由,奥林匹克式的竞争,道德约束将上升到经济增长的生命线。具体表现为:第一,自由的起点是人格发展的个性化。因此,教育的宽容精神或包容胸怀,对于知识创新环境,将比增加巨额投入更重要。第二,竞争的起点是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由于WT0依赖于游戏规则,折射到教育上,道德将上升到更为突出的地位。第三,经济是看得见的行为,道德是看不见的准则,二者之间,不是行为决定准则,而是准则决定行为。

   入世对教育的震撼显而易见。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衔接紧密的教育类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主动适应WTO的要求。

  1、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界的地位不高,甚至有被歧视的成份。但在WTO成员国中,特别是发达和较发达国家中,职业教育广受推崇,常有读完普通高等教育再进高职院校学习的情况;因而,大企业为解决新员工尽 快适应工作的问题和老员工持续发展的要求,纷纷创办职业技术培训学院,以培训员工。有些企业的技术学院还可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学历。国外企业参与高职办学的优点及产学研合作的传统对高职教育经费的解决,生存环境的改变,教学内容的安排,学生的实习、就业都会有较大的帮助。这一点是我们可以学习的。建议高职院校积极瞄准国内外大企业加强合作,多元化办学,抓住人世这一大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2、改变传统的教育价值观以适应新的教育价值观。

  人世以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将发展很快。市场经济时代的价值观念会对计划经济时代的价值观产生猛烈的冲击,与新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价值观将产生和确立。

  多元化办学:解放后私立学校、教会学校等销声匿迹,政府牢牢把握办学权,把教育作为巩固权力的一个工具。改革开放后,中外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均可参与办学,办学主体呈多元化趋势,逐渐满足了受教育者的要求。多姿多彩的教育改革,也使教育有了多头发展, 高职教育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多元化办学,解决了许多政府一家难办的问题。例如,经费问题、学位问题等。教育逐渐从传统的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化。

  法制化管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旦我国获准加入WT0,应在5年内对不符合WT0规则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法令做出修补,以适应WTO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变化将会对教育的各个方面带来重要影响。

  民主化治校:市场经济崇尚的是民主和自由,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对政府来说,对教育要民主,对学校办学要民主;对校长来说,管理学校要民主;对教师要民主;对教师采说,要有民主的教学观,对学生要民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民主思想,灌输民主观念,还要建立相应的民主监督机制。

  道德观的变化:市场经济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双赢共生”为基本,道德观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到互惠互利、双赢共生,从勤俭节约到适度消费,从无私奉献到权力义务平等等观念的转变。这些新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将会带来系列行为准则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经济基础发生变化后的必然结果。

  人才观的改变:人世即意味着融人世界大循环。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应为世界公民,具有创造力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具有某种技能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人才。另外,人才标准也要国际化。同别的法规一样,我国现有的资格认定体系也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否则,仅持有我国资格证书而又不被国际上承认,这也是不该有的损失。

  教育的公平观、竞争观、效益观等都同样会对现行的观念提出挑战,我们必须积极应对。

  3、力促普教、职教、成人教育的沟通,完成高职教育的高移。

  终身教育的观念是人们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教育体系内部必须路路畅通,尽快完善普教、职教和成人教育之间的衔接,筑好教育的“立交桥”。上海市在今年2月做出决定,凡中等职校、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不需经过会考,可直接报考普通高校,为中职生的发展彻底打开门路;今年还将在少数工科大学的技术学院试点本科段高职教育,行教学管理宽进严出。不论是普、职还是成人教育,完全可以根据个人愿望选择入学,即不论何种“出身”的学生,可以在普通大学读、也可以去高职院校读,各校学分相互承认,学生可以获得两个学位或者单科结业。这样的话,才能使教育的能效和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高职教育的高移是个喊了多年的话题。台湾的第二国道(技职教育)已经有研究生学位,而我国则规定职教学历最高为大专。由于学历的限制,使高职的地位、生源等受到极大的限制。有政协委员提议,高职教育应接收所有愿意就学的人员:中职毕业生、普高生、在职人员、成人中专生等。高职自身的体系应该由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层次组成,可以实行学分制,根据积分情况颁发毕业证书。

  4、适应社会经济的要求,以外向型复合人才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加入WTO,势必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国际分工拓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生产力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世界各国都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有国际观念、全球意识,还要具备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从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来看,要熟悉我国国情,具有很好的外语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精通WT0规则及国际经济法律,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多边规则和国际通用手段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维护我国正当权益。高职教育是最早鲜明地提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类型。在此之前,高职教育把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管理第一线的,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动手操作又能设计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由于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而面对入关,加强学生的外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有关WTO法律法规知识已显得更为紧迫。

  5、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办学效益。

  高职教育比别的类型的教育更应注重产学合作。一方面,科研成果转化不出去,另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含量得不到提高的怪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多少年来,教育科研界、企业界的人都在积极地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行政管理过多、过死,缺乏具有转化能力的高职教育人才是这个问题的结症。入世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应该获得大突破。我们完全可以参照国外先进的做法,例如:(1)学校从机关企业聘请学位较高的,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兼职教师;(2)学校受企业委托,设立培训、科研项目,为企业培训人员,向企业转让科研成果,从企业获取培训费、技术转让费等;(3)企业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与实习的场所。在许多发达国家,最先进的设备不是放在工厂,而是放在职业技术学院的培训车间,学生接触的是最先进的技术设备。经过这样的教育和培训出来的学生,才是掌握最先进技术的人才,这样结企业创造的效益才会最多。企业和学校互通有无,共享教学、科研、实验、生产设备和仪器,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弥补相互的不足。另外,学生通过兼职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现场实习等,可以对未来的就业及工作要求有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提前在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个人心理等方面做好就业准备,尽早适应社会的需要。

  6、加速高职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思想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手段、教育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人世对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教育制度的完善、教育内容的充实、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师的相互交流都有促进作用。高职教育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术等,缩短同国外的距离,加快自己的发展,争取早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入世”之后,职业教育要尽早做好准备
· 入世后 职业教育怎样持续发展
· WTO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十大对策
· 高职教育该怎样应对WTO
· 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
· WTO呼唤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 工业化、信息化与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 从教育承诺看WTO的影响
· 加入WTO与我国教育改革
· 入世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对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