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职业教育 > 职教新闻
师资匮乏成为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2003-08-20    记者 林洁

字体大小:

   钟志铭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电子系师范专业的应届毕业生,3个月前,他婉拒了广州市区一所频频向他招手的重点职业中学,跑到佛山的一所小学当老师。他的理由很简单:去职业中学当老师没有前途,听起来也不体面,天天和“工人”打交道,小学生起码还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呢。

   作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广东省目前惟一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技术师范类院校,可其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并没有选择到职业学校任教或当技术工人。

    对此,该院院长柳柏濂也很无奈:“总是感觉到学校没有完成国家赋予的职业使命。”他认为,很多人都有一种职业虚荣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蓝领”这个称谓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它意味着工作环境恶劣、收入低下、不受重视等等,这是社会观念和人们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另外,由于高校扩招,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与外国的职业教育相比,我国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质量上远远赶不上人家,这也给职业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

   今年以来,很多单位开出高价招收高级技术工人,高级蓝领正成为越来越抢手的人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8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一份最新调查资料表明,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量继续攀高,高素质的复合型技术工人需求更旺。有关专家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企业对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长25%,其中“高级蓝领”的需求量将翻一番。

   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今年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广州市“高级蓝领”的收入比去年增长20%以上。深圳的“高级蓝领”一般月薪是3000至4000元,高的到上万元。有些企业把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工资提高到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标准,特别是模具、数控等紧缺岗位的技术工人,待遇更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5年,广东省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对未来经济发展影响很大。

   培养技术工人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可职教师资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广东省职教发展的“瓶颈”,目前,仅教师人数缺口就达10万人。

   据了解,到2005年,广东省将有250万人接受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如以目前中等实用技术学校的平均师生比(约1∶17)计算,广东省将需要14.7万名职教教师,若再考虑到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人员培训任务,那么,职教教师的需要量更是远远大于14.7万人。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数字表明,目前广东省各类初、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仅有约5万人,相对于上述的14.7万的需求量,广东省职教师资的缺口达10万人以上。有关专家认为,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因为没考虑到下岗再就业职工的培训与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

   而且,10万人的缺口仅仅是数字上的表现,更让人焦急的是,在现有的职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职教师资相当缺乏。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术型应用人才,其教师除应具备与其他类教师都应具备的共同素质外,更应具备技术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可是,目前广东的大部分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上是由以前的中专与大专改制而来,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针对这一现状,广东省各职业技术学校都在纷纷寻找解决办法。比如有的学校采取了“3+0.5+05”的教学模式———3年的基础课,半年实习,还有半年在学校工业中心实际操作,进行研究性的实习。也有学校还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再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毕业时能持“双证”(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上岗。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11项优 佛山成第二个广东省教育强市
· 教育部第五批援疆干部即将启程
· 发挥教师教育优势 加快师范院校发展
· 三部委要求宣传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 从0到1010:西藏教育历史大跨越
· 教育、科学发展观与健康成长
· 湖北省680万农村学生 可享优质教育资源
· 浙江嘉兴南湖区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
· 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