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这个概念尽管古代也有,但真正把这个概念用作社会发展目标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小平同志提出这个概念是很具有中国特色的,意味着我们要创造一个中国的模式。我们知道,全世界的国家里面能够创造模式的并不多。中国是个大民族,是个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民族。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中也创造过许多模式。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在上世纪90年代遇到了很大的挫折。在这个时候中国提出了小康的概念是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发展的模式。前20年的改革为这个模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中华民族有能力在世界上创立一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模式:小康社会的模式。当然小康实现以后,我们将来还要向富有的国家去迈进。这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同时,“小康”也不完全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又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概念。在国际的发展中,联合国是提出过类似的目标。70年代,在世界各国的测量水平上,提出了4个水平的国家,当时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比较复杂的指标体系,一直到今天都在不断完善。当时分为赤贫(最贫穷的国家)、贫困、小康、富裕型的社会。如果看世界银行的指标,更多的是按人均收入去分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具有世界意义。我们这个民族在发展的初期是很艰难的。80年代中期,当时还只有人均300美元的生活水平。到上个世纪末的时候,能够达到将近1000美元的水平,真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了。虽然全世界有这么多富裕国家,但是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年大概要增长1000多万人,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几乎就是一百年以前全世界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大国,要进入到小康社会,或者是相对于温饱水平来说还要提高,不能说很富裕,但生活还算是中等水平、比较富裕的水平,确实在全世界是一个了不得的事情。从这点上看,我们民族能提出这样一个目标确实意义重大。
这个目标也反映了全体人民的一个共同愿望。这一次口号提出以后,从我们社会系调查民情民意的反映上看,全体人民是认同的。党能贴近人民提出一个符合人民要求的口号,确实反映了党能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理解人民的心理,这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口号又恰恰是比较有分寸的一个口号。小康社会的想法,是早年小平同志提的想法,他想在上世纪末业的时候使得我们大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当时的想法呢,下一步的目标是朝着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去迈进。那么我们这一次为什么没有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而提出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呢?我觉得,这个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的一个积累。早年的时候,我们甚至提出了“大跃进”、“超英赶美”的口号,后来毛主席也意识到了,他说做计划的时候“要留有余地”。所以这个口号,体现出我们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还是很有分寸的,是一个比较准确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