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阿木冬·吐鲁甫生前捧着他荣获的优秀教师奖状。
“孩子,别怕!老师在你身边。”
“救人啊,牙生江·木沙掉渠里了!”正带着学生在学校实验基地上劳动课的阿木冬·吐鲁甫闻声拔腿就往渠畔跑。时间是2007年6月14日12时许。
30米开外的肖塔渠渠水中,有一个小脑袋时沉时浮。阿木冬几个箭步冲过去,纵身扎进湍急的渠水中。
“孩子,别怕!老师在你身边。”阿木冬几次托起牙生江,却无法上岸。急流把他们冲向下游。
闻讯赶来的干部群众,找来绳子、木棍协助救人。已经精疲力尽的阿木冬,没有把乡亲们伸过来的木棍攥在自己手里,而是一次次将木棍伸向孩子。此时的牙生江已经不省人事。阿木冬只好拼足力气,紧紧地抓住他往岸上游。
湍急的渠水一次次地将他们推开,在下游7公里外的一个闸口处,阿木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把孩子推向光滑陡峭的渠边。孩子被前往营救的乡亲们拉了上来。而阿木冬却被激流冲走了……
倾心教育,鞠躬尽瘁
阿木冬·吐鲁甫走了。年仅33岁。
“老师,您为了救我的弟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您却……”溺水得救学生牙生江的哥哥吾布力卡斯木·艾沙得知阿木冬牺牲的消息后,对着恶浪翻滚的肖塔渠顿足大哭。
就在6月13日傍晚,阿木冬老师到他家家访时还鼓励他:“吾布力卡斯木同学,你的成绩很好,要争取考上内地高中班。你家经济困难,从下学期开始,我每学期资助你1000元学杂费。如果钱不够,我可以帮助你贷款。总之,你一定能上一所好的大学!”
木凯热木记得,仿佛就是在昨天,在大家的笑声中,阿木冬老师和班里的学生一一拉钩,要大家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1974年,阿木冬出生在叶城县昆仑山脚下的一个教师世家。《福乐智慧》中说,“知识是黑夜里的明灯。”还是在上小学的时候,阿木冬就遐想着自己就是这点燃明灯的人。当教师的父亲因势利导,鼓励他:“要好好学习,做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有资格当教师。”
在父亲吐鲁甫·阿西木眼里,阿木冬是他的希望,他的寄托,也是他理想的继承者。就在阿木冬牺牲的前一天,吐鲁甫办了退休手续,离开自己站了43年的讲台。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可以由儿子阿木冬继续做下去。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告诉他,阿木冬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在整理遗物时,同事们发现了抽屉里的3个本子:日记、读书笔记、学生学习和家庭情况记录本。记录本上,详细记录了所带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这是他执教14年学生家访的全部记录,是一位教师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教育事业的见证。
“教师世家的孩子,就是这样的品格!”吐鲁甫为儿子骄傲。
学校就是他的家
阿木冬走了。妻子海日古丽·库都斯怎么也不相信这样的事实。
那天早上,两人分手时,阿木冬有些依依不舍,久久地注视着妻子,说了句,“你多保重!”笑了笑,走了。这最后的笑容,竟成了海日古丽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
就在前一天晚上,阿木冬还对她说:“等弟妹毕业了,等把贷款还完了,想办法买套房子,筑一个自己的窝。”这竟成了阿木冬永远无法实现的承诺。
在海日古丽的记忆中,结婚快4年了,他们已经搬了3次家,却没有自己的房子。刚结婚时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后来搬到他任教的依提木孔乡五村小学,再后来为了照顾妻子上下班,又在附近租了间房子。对此,妻子也曾埋怨过,可后来还是理解了他。
在丈夫阿木冬的心里,学校就是他的家,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
海日古丽记得,一个冬天的晚上,邻居的孩子生病来借钱,可家里只剩下100元钱,阿木冬二话没说拿给了邻居。海日古丽几次扯他的衣袖,他都没有理会。邻居走后,海日古丽说,现在家里一分钱都没有了,明天你怎么回学校上课?第二天一早,丈夫早早起床,步行10公里赶到学校去上课。
2004年春天,夫妻两人都居住在阿木冬的父母家。每天清晨去学校上课,阿木冬都用车将一盆花带到学校,刚开始妻子还以为丈夫只是为自己的办公室装点装点而已。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丈夫仍然每天托着花盆到学校。妻子好奇地问:你把家里的花送给谁了?丈夫回答道:把花放在学校让学生养,装饰装饰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不到一个月,丈夫将家里的花全部搬到了学校……
阿木冬走了,他的爱却留在了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