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在四川丘陵地区的一些农业大县,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农村学校不少成了“空壳”,但县城里的教室却挤得满满当当。农村教师、优质生源外流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加快推进这类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必须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教育优先要在统筹上下功夫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承担统筹领导和管理职能,建立以县为主、部门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县政府要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的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在公共资源的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在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上优先倾斜教育。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辖区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控辍和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均衡发展各项规划;财政部门负责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将教育经费按规定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足额预算,及时拨付,确保学校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人社部门负责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供政策支持;宣传、公安、文化等部门立足本职,密切配合,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教育发展。
资源配置要在科学上花力气
社会学认为,教育资源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在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配置和效能发挥中起着基础性作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追逐着社会资本,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政府通过培育、提升、协调和控制社会资本,弥补教育发展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不足。资中县充分利用社会资本这个教育资源,通过“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成为了全省学校体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
政府作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有责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县域范围内,坚持全县教育发展“一盘棋”,以前瞻性的眼光统筹规划县域内各类教育的比例、结构、布局和规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资中县按照优化资源配置、注意规模效益的原则,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严格控制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农村初中向乡镇驻地集中,小学及幼儿园向社区中心村集中。城区中小学校与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新建居民小区同步建设,逐步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
区域均衡要在补短板上动脑筋
教育均衡首先表现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均衡化,包括校舍设施、教育装备等硬件配置。农业大县教育规模庞大,历史欠账多,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改造,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推进教育事业整体、协调、高效发展的关键。
资中县挖掘资金的边际效益,在安排生均公用经费时,对有住校学生和规模较小的学校给予了适当倾斜;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需要采取有效举措对优质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针对普遍存在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探索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要推进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整合县域内教师资源,实现教师由“单位人”向“系统人”的转变;要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建立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支教的津贴制度,设立教师奖励基金,加大农村教师生活补贴、职务评聘、评优的倾斜力度,逐步实现农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作者系四川省递进班第五期学员、中共资中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