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考与建议
面对规模大、构成复杂、基础比较薄弱、对应学科领域发展迅速的计算机专业,本届教指委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大范围地接触来自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不仅总体上促进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更好地反映计算学科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与变化,还使本届教指委的工作与一线专业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树立了教指委工作新的风范,扩大了教指委在广大教师中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专业办学、专业发展、课程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我们充分认识到,今天的计算学科已经不是10年前的计算学科,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今天的社会需求与10年前也有了很大的差别。以规格分类为指导思想,以深入认识学科领域为基础,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的,研制和发布的各种指导性文件对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专业的发展将是深远和持久的。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抓住这次专业目录调整的机遇,设置计算机专业大类,并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等作为此类的部分专业,以利于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和督促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明确办学定位,实现规格分类的专业教育,促进我国计算机专业完成新形势下的转型。
本届教指委虽然在分类培养上做了科学的规划和准备,并积极开展了试点工作,但专业的调整受到学校办学定位等方面的影响,所以专业的分类培养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同步实施,在学校层面上需要落实分类培养的指导思想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在国家层面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推进高校分类办学工作的落实,引导高校回归本位,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加强对教师的系统培训,迅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教师将足够的精力投入到本科教育中,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基础和保障是一项迫切的工作。
本届教指委组织的专家工作组是延伸教指委工作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联络员单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这种组织形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蒋宗礼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