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继承发扬办学传统优势,从办学传统中提炼专业特色
办学传统是历史赋予新建本科院校的独有资源。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以此为生长点,开创一条“人有我优”的专业发展新路径。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定位。特色专业除“独特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优质性”--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有较强的师资力量、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有高质量的人才培养等等。因此,特色专业建设不仅要在外延上考虑专业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做到与其他高校专业的“差异化”,“求新”“求异”“去同质化”;还要从内涵上深入分析学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学术水平、内外环境等是否符合专业建设的需求,是否具备举办优质专业的办学经验和条件,是否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过重点建设形成优势。
推荐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1年第12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由办学历史长、办学条件好的专科院校组建而成,在长期的办学历史和为地方服务中,在某些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积淀了一些专业建设比较优势,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专业特色。有的以教师教育类见长,升格后仍保留“师范”特质,有的长期从事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有的以工科为主,有的始终为地方产业提供智力支持,有的拥有在某一学科领域卓有建树的人才,有的建立起与地方依存协调发展的机制。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设定特色专业建设目标时,要将那些符合学校实际的,“踮起脚”就够得着的、较短时间内以自身力量能够形成更大优势的专业加以选择。最佳的“捷径”就是以学校办学传统的已有特色和比较优势为基础,充分发挥办学历史中积淀、培育的个性和优势,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市场需求,及时把握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和发展机遇,对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等环节加以调整和改革,使之较快形成较大优势。对待在专科时期形成的传统优势应采取“扬弃”的态度,既要反对抱残守缺过去一切都好的保守主义,又要反对抛弃传统优势另起炉灶的历史虚无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