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创新训练的衔接和贯通
如上所述,实践是分层次、分阶段的,实践绝不等同于技能训练,而且实践与理论相互包含,有很多交集,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创造新的理论,在实践的最高层次,理论与实践是合一的。可以说“走万里路”是实践,“读万卷书”也含有重要的实践成分。将实践与理论完全剥离是一种不可取的倾向,但将现有理论课与实践课直接衔接又缺少必要的交集,这说明在现有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缺少一种起过渡作用的近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是贯通两者界面的最好通道,能加快知识的获取。
从本质上讲,实践与理论学习都是获取知识的方式,过分强调实践或理论的独立性或重要性都是不对的,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最优的组合方式更快更好地获取和创新知识。虽然获取知识的方式既可以是理论学习,也可以通过实践过程实现,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应协调,而决不能对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并不意味着获取知识仅靠理论学习,实际上也包含了诸多实践因素,因为这些理论知识是人类长期实践的结晶,用它举一反三认知事物也是一种间接的实践。知识具有时效性,过去的知识仅反映了当时被发现的客观规律。古时候的秀才很难知道、接受或想象现代科学技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经历,间接实践也无从谈起,所以这种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同样,高级技师、艺术家也不会完全靠实践成就自己的事业,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借鉴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提升自己的素质与能力,这是他们区别于普通技工、艺人的重要原因。所谓成就“在功夫之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都是这个道理。
那么,获取工程知识的过程是什么?更快地获取知识的方式是什么?笔者认为,获取工程知识的过程始于认知实习,无穷循环于更高层次的探索性认知实践,遵循“认知实习-理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探索性认知实践”这一规律。
相关内容>>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12年第3期 >>全部教指委通讯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