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裕方
从大教育的教育生态学角度来讲,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包括迁移与潜移、富集与降衰、平衡与失调、共生与竞争等,通过规律的作用促使系统趋向良性循环,发挥教育生态系统的最佳功能。本文正是基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把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以生态人培养作为核心价值,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促进各要素的有序化、功能统一化,最终促进系统内外协同发展。
一、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生态问题剖析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生态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将人才培养作为一个子系统,考量它与社会这一复合系统的各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二是将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大系统中的亚系统,考量它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系统的关系;三是将人才培养体系作为独立的生态系统,考量人才培养的目标、途径、方法等。然而,就目前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而言,我们更多地关注大教育生态圈存在的问题,而没有充分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去分析教育生态和谐达成的条件与外界的影响因素,导致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1.“千人一面”--个性化发展的追问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高校办学同质化现象严重。不仅是高校一律以“升格”、“争博”为发展目标的向上挺进的发展模式,还包括不同层次高校开设的专业雷同,本科4年的培养方案设计趋同,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进程缓慢。高校关于教学改革的行动从未停止过,但更多的项目与研究止于理论文本。时至今日,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及其情感和需要的灌输教育仍然大行其道。第三,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以学分制为例:学分制的实质是让学生有三个选择权--选择系科专业、选择课程、选择学习方式。由于众多原因,目前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做到完全学分制,只能通过主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等形式来弥补不足。由此认为,在办学与培养方案趋同、课堂教学生机缺乏、学生选择机会缺失的情况下,学习主体个性化需要因为缺少赖以支撑的环境而无法满足,个性化发展、创新性成长成为高等教育难以企及的渴求。
2.“知识就是力量”--全面、协调发展的困境
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然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行动并不彻底。问题突出表现在:第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然而,“知识就是力量”,在“唯智”盛行的年代,大学生德育尽管被高度重视,但教学效果并非最优;美育被严重忽视,几近缺失。第二,知识经过实践才能转化成动手能力,而实践恰是当前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一直以来我们重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考核,却忽视动手能力的考查,造成学习者追求以应试学习为主导的片面发展。第三,高校的人才培养应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的统一。但现实中文化素质教育的落后,已成为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