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至25日,教育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在成都西南财经大学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两个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吴启迪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局)高教处处长,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务处处长,国防科工委、国家民委、中国科学院主管高等教育的处室负责人,以及所属部分高校的教务处处长共125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高教司领导及有关职能处的负责人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江苏省教育厅、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等单位做了典型发言。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上了一个台阶,实践证明,中央的决策是正确的,成效是明显的。高等教育规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在学人数达到了2300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为21%,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管理新体制,高校后勤社会化、校内人事和分配制度、招生考试制度、毕业生就业制度和高校成本分担制度等重大改革也取得明显成效。在规模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教育部出台了2001年4号和2005年1号两个重要文件,实施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高水平大学在培养和造就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贡献力度不断加大。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顺利推进,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认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素质教育问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亟待加强。二是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问题,不少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结构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众教育阶段的新的质量问题日益突现。三是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问题。一些高校办学定位不明确,盲目追求所谓的上层次、上规格,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或模式趋同。四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增长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校舍、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和师资明显不足,办学条件紧张。五是教师队伍的问题,教师的精力投入不足,教学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个别教师不遵守课堂讲授纪律等。六是高校的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就业面临压力,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压力更大。
会议认为,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是十分及时的,十分正确的。会议代表一致认为,高等学校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实现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分类指导,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实行启发式教学,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加大实施“质量工程”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会议代表一致表示,要把本地区、本高校的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上来。
与会代表听取了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同志所做的关于在“十一五”时期实施“质量工程(二期)”计划的报告,一致同意其中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并建议在以下八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建立高校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二是推进拔尖创新与紧缺人才的培养;三是大力提高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四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五是提高网络、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六是加强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七是加强高等学校评估工作;八是开展高等教育教改研究。为了把以上八大方面的举措落到实处,代表们建议教育部能够抓紧论证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工程(二期)”计划实施方案,并作为“十一五”提高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
代表们一致认为,这次会议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研究新形势、理清新思路、提出新举措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开的十分及时,会议内容丰富、充实,效率高,效果好,对各地和各高校“十一五”期间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会代表感谢西南财经大学为会议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与会代表一致表示,一定要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大本地、本部门和本校实施“质量工程”的工作力度,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教育部高教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