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21世纪世界向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和知识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上述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以前窄而深的专业教育很难适应这种变化。为此,理工科的学生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训,而人文、管理学科的学生则要加强理工素质,即科学和工程技术素质的培训。而工程实践教学则是人文、管理学科与理工学科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华中科技大学的杨叔子院士深刻地阐述过理工科学生加强人文素质培养的道理,本文重点论述人文、管理学科的学生加强工程实践,以提高其工程和技术素质的道理,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有效的论证。
一、人文、管理学科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文、管理学科的生源基本来自高中。这些学生在小学至高中毕业的整个学习阶段中,由于升学的激烈竞争性和未来市场就业的导向性,基本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又由于高考前理工与人文学科的过早分流,使得他们与理工学科的学生相比,更加缺乏工程实践的训练。因此,他们很有必要在大学的学习阶段,利用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向综合型大学转型的机会,充分利用大学综合性的优势,来弥补自己工程实践的不足。一旦错过大学的学习阶段,就难以再有这种工程实践的机会了。
1.解决工作中“隔行如隔山”的感觉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文、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的学习比较窄而深。然而,学生毕业后必须面向更开阔的领域,服务于更广阔的行业,思考更广泛的问题。我国高校大幅度地拓宽学生的专业学习面,其原因就出于此。目前,有不少人文学科毕业的学生,他们在工作中对其他行业,经常会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专业优势就很难发挥。我们曾经遇到这样一位领导,他带着两位年轻的助手去某单位检查一个发展项目的工作进展情况。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他坦诚而又深有感触地说,“其实我什么也没有看懂,如果念大学时在有关方面有点接触就好了”。而他的一名年轻助手,由于毕业于理工专业,能在检查中提出些在行的问题。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虽然做不到样样精通,但做到“隔行不隔山”应该可以,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工程实践教学正是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结合点。
2.到工程实践的大课堂中下马观花
在教育部的领导和支持下,处于发展中的我国工程实践教学正面临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教学基础设施,不但拥有目前广泛采用的各种常规机械设备,而且不少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都会在制造业中有所展现。如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使学生耳目一新;工艺操作技能的训练、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思维的培养等诸多教学环节,将使学生应接不暇。利用几周时间,对国家发展的重要命脉之一——机械制造领域进行一次下马观花,去深入了解一个工业产品怎样制造出来,产品质量如何保证,设备怎样随着科技的创新而发展,以及工人怎样在基层工作等等。这不只是在当前的我国,即使在发达国家,同样是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很大的一个层面。学生了解了这个层面,无疑会增强个人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能力,将更加有信心去迎接社会的各种挑战。
3.高新技术正在高速地进入日常工作与生活中
我国高等教育界一直在寻求人文与理工或理工与人文学科的交叉与结合点,但始终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实上,在科学和技术高速发展和高度发达的今天,不管你学什么专业,从事何种工作和研究,你会逐渐感到愈来愈离不开高科技,离不开与高科技紧密关联的工程实践教学。理工科学生应用高科技显而易见,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生进入社会后,虽然不容易实现形成产业的那类创造发明,但离不开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等高技术构成的办公系统;离不开进入日常生活的诸如汽车、冰箱、空调、彩电、微波炉和洗衣机等高技术产品;还离不开由于体检或疾病等原因采用B超仪、X光机甚至核磁共振仪等医疗设备。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高新技术进入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速度比我们所预料的要快得多。而学生一旦进行工程训练,就进入了当代各个学科交叉和结合的良好界面,就有机会广泛接触机械、电子、电气、计算机、系统与管理等丰富、综合的教学资源,并从中受益。凡完成工程训练的学生,才开始真正摆脱高中阶段较单纯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开始向现实世界跨进了一步 。他对与自己密切相关的客观世界的认识将更为全面,将更加充满信心去开创未来。
4.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前面所讲的“隔行如隔山”,就是在参加社会工作后由于知识不足、实践不够而发出的心理感叹。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呢?单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很难完成这一使命,重要的解决办法是参加工程实践。再者,文科类学生对琳琅满目的机电设备还经常畏惧三分。这种对机器设备的畏惧心理,同样是缺乏有关的工程实践。诚然,工程师们一直在为设计操作简单的“傻瓜机器”耗费心血,但如果我们自己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势必对各种档次的设备有更好的理解,使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5.只有年轻才好训练
大学阶段是学生继续增加知识、长身体、训练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好时机。真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这个机会,再想实践一下,一方面要看条件是否允许,另一方面,参加训练的心理压力势必更大。利用大学学习期间打好理论和实践的综合基础,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事业上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