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认识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可从深度和广度两个角度加以认识。
(1)深度上,精品课程处于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
教育部组织实施的“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极大地推动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进程,取得了大批教学改革成果,集中反映在2000年度各省市教学成果奖和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显然,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基础上,教学改革必须逐步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从根本上推进了教学改革进程。
(2)广度上,精品课程处于基地建设与教学方法的结合点
教育部启动建设了84个理科人才培养教学基地和45个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并均以通过验收,表1列出了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工科基础课程基地以及精品课程之间的关系。
表1 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工科基础课程基地以及精品课程之间的关系
|
课程容量 |
载体 |
涵盖面 |
经费投入 |
理科人才培养基地 |
一系列课程 |
人才 |
最广 |
最大 |
工科基础课程基地 |
系列化课程 |
课程 |
居中 |
居中 |
精品课程 |
单门课程 |
课程 |
容量最大 |
较少 |
从表1可以看到,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以一系列的不同课程为背景,以人才培养为载体,涵盖面最广且经费投入最大;工科基础课程基地以人才培养为背景,以系列化的同类课程建设为载体,涵盖面和经费投入居中;精品课程则以人才培养为背景,以单门课程建设为载体,涵盖面和经费投入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以精品课程建设总量而言,精品课程的容量最大,它包容了本科、专科层次,建立了学校、省市、国家三个层面,课程分布范围很广,参与教师众多。
2.浙江大学工程图学精品课程建设基本情况
浙江大学工程图学精品课程依托于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工程图学教学基地,在教育部组织的2000年中期检查和2004年验收评估中,教学基地均被评为优秀基地,教学改革成果获2001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学基地承担了5项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出版了《图学基础教程》和《图学应用教程》2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分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科技进步科技教材一等奖,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图学基础教程》(修订版)和《工程图学教学与自学引导》列入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我们牵头开发了国家级工程图学试题库工作,包含3000多道题目及其解答,用户超过100多家,研制了“工程图学模型库”(与浙江工业大学浙西分校合作),用户超过100多家;在2003年“工程图学”课程获国家精品课程的基础上,“机械制图及CAD”课程2004年获得浙江省精品课程。教学基地建设以来,在《工程图学学报》和各种会议论文集上,共发表教学论文57篇,极大地推动了全国高校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作用。
教学科研相结合,科研取得较大发展,承担并完成了一批高水平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科研经费持续上升,1996年为50万元;1999年突破100万元,达到108万元;2001年突破200万元,达到208万元;2003年突破300万元,达到325万元。发表了一大批科研论文,出版专著3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
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拥有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3名,并获如下奖励: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第一二层次 1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名,浙江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名、第二层次1名,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1名、优秀教师奖1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