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国家发展战略,对我国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上述工程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课内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工程实践,而且需要课外“真刀真枪”地实习、做项目、搞开发。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新时期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是培养我国工程人才的重要方面。
1.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必要性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指高等学校大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倡导支持下,自觉组织起来,利用课余时间,立足社会、面向未来,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为目标所开展的科技制作、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发明创新等形式的活动。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对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学风建设的有效体现。课外科技活动是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不仅能可以看到自身的价值,而且有利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2.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可行性
2.1 社会发展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中,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突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 。
2.2 教育体制改革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重视和加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坚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鼓励和提倡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是开发大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行性。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要求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使教学和科技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结合起来,从而为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高等学校的内部环境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①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②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技术保障;③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优良的实验设备,为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④充足的课余时间和灵活的开展形式为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
2.3 大学生自身素质为课外科技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获得了突出的发展。他们这种创造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为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智力基础。从个性发展来看,多数大学生开始进入科技创造力培养和开发的重要时期,从而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成为可能。同时,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反过来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和升华又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现状
3.1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备受重视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牵头,组织了一批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和权威性的全国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全国各高校也逐渐认识到科技活动的重要性,逐步加大了对科技活动的支持力度,建立了相应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使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2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面临的困难
尽管国家、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该工作目前仍面临许多困难,如:①学校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有些高校在人、财、物、机制等方面跟不上大学生科技活动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场地和资金方面支持不足。②大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不足。大学生一方面崇尚科学,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精神,而另一方面关注和参与科技活动的勇气和信心却不够。③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在运行方面,往往是某一部门单枪匹马,其他相关部门缺少配合,从而限制了科技活动的开展。④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热情不高,这些也是限制大学生科技活动向高水平发展的主要因素。⑤课外科技活动形式单调,不能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4.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建立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高校应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领导小组由主管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学校统一领导、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院系落实、学生科协为骨干的工作格局。
(2)加大投入,提供支持。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是具有一定学术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需要投入的活动。 因此,学校须在活动经费特别是场地方面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如图书馆、实验室以及第二课堂活动中心要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3)建立规章制度,提供参与机会。大学生具有创造的潜能,学校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科研兴趣,使他们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高尚情怀,养成投身科学研究的攻关精神。通过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4)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指导热情。学校通过相应的机制,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指导热情。如在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年度岗位考核等方面进行倾斜。实践证明,建立激励机制是学校对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有力支持和富有远见的举措。
(5)形式多样,全方位开展。根据专业、年级的特点,设计符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科技活动,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以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发大学生智力潜能,挖掘社会需求资源,构建高层次、全方位的科技活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