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
说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组撰写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共六个部分:绪言,我国教育技术学学科历史与现状,教育技术学科的国际比较研究,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热点问题及关联学科研究,教育技术学的市场需求与人才定位、培养模式研究,教育技术学的发展趋势与改革思路。本文是其中一个部分的内容。
一、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分析
为了对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市场情况有比较客观的了解,我们对全国20所近二三年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1200多名大学生就业去向进行了调查,对陕西数十所高校的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多媒体与网络中心等机构做了调查,对三个网络学院、二个工厂公司的工作也做了相关调查。下表列出了毕业生主要的工作领域及其所占的比例,能够初步地反映出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市场的就业分布结构。
就业领域 |
读研 |
高校 |
中小学 |
教育行政 |
企业公司 |
电教馆 |
大众传媒 |
部队 |
公务员 |
其他 |
不详 |
所占比例 |
10.86% |
21.8% |
43.76% |
5.12% |
3.57% |
0.57% |
0.79% |
0.89% |
0.87% |
5.43% |
5.34% |
可以看出,教育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专业学科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信息化资源(包括硬件、软件资源)建设,部分毕业生积极参与到教育行政管理、大众传播和教育、企事业产业等领域中,为教育事业和社会信息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这两年一些院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可以看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其中,约三分之一在高等院校以及一些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学和公共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外三分之二主要在中小学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另外,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毕业生选择进入IT或影视传媒公司,从事软件研发、数字音视频资料制作等工作。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趋势看,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在电化教育起步初期,各级电教馆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教育技术人才,而近二三年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明显减少;第二,有超过十分之一的本科层次毕业生继续深造学习,其中大多数仍然是进行教育技术学以及教育技术相关领域的研究,还有少数学生转向计算机技术、教育学等领域的学习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学生继续研究生阶段学习,说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层次要求不断提高,同时也说明,教育技术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发展。
通过上述对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分析,综合考虑教育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教育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需求,目前,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主要是:
1.高等院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师资,主要包括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系统理论、教学设计、教学和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媒体理论、课程理论、教育技术及信息技术知识等)和应用实践(主要有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远程教育、媒体辅助教学等)的教学和研究人员,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或信息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教师。随着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稳定与调整,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基本停止,主要是研究生层次的需要,但形不成规模,各学校都面临在职人员学历提高的问题。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师资,主要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及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人员。这一需求在概念上应该存在很大的市场,但实际上,由于存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问题,对专职教师的需求不规范、热情不高。
3.教育事业单位的教学支持服务人员,具体指工作在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中心、信息中心、计算中心,各级电教馆、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单位,主要从事数字化校园网络建设、各种媒体和数字化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管理,教学节目和教学课程的策划、设计、开发、制作、管理和维护,以及辅助学科教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价、教育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人员。伴随教学支持服务体系的发展、重组、变更,原电教中心职能的改变,以及对新系统的应用还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等,目前这些方面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还不大。
4.网络远程教育需要的相关人才,涉及远程教学和学习的基础理论研究,远程教育教师和学生的培训,从事网络远程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网站的开发和维护,在远程教学中心进行教学和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通过对5所网络学院的调查,每所学校每年对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制作都在70~100门之间,常年需要40~50个制作人员工作,普遍反映急需网络课程开发的专业制作人员,这是一个应该重视的人才市场,需组织相应的专业学习。
5.IT领域所需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包括教育教学和教育游戏商业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制作,商业教学网页的设计、制作,网站维护和管理,教学平台设计、开发和管理等领域需要的技术人才,动画设计制作人员。已经有个别学校的教育技术专业针对IT领域的需要,培养动画设计制作和网络游戏设计与制作的专业人才。
6.一般企业单位需要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主要涉及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绩效开发和评价,项目设计和知识管理,形象网站的策划、设计、管理和维护等。
7.大众传媒单位所需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涉及教育教学音像、影像资料,以及数字化教学和学习资源的整体策划、设计和出版。
我们建议:改变观念,拓宽视野,发展市场,把握机遇,面向社会,控制专业规模,调整专业培养目标,采用多层次、多方向、多种类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教育多样化是实现大众化的必经之路。多样化的必然性在于:第一,社会上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规格、层次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同一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可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第二,人的个性、智力、需求、追求的目标以及愿意付出的代价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才能满足人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谈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问题的时候,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多样化与统一性的问题。正如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言》中指出的:“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不应用精英阶段高等教育的学术取向和质量标准来规范大众化高等教育,但是多样化不是随意化,不能没有基本的质量标准。这就是近几十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社会对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也正是本学科持续发展的良好机遇。
二、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
由于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各地方院校应根据本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特点,灵活自主地进行办学,合理培养各级各类教育技术专业人才, 这对于减少资源浪费,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满足人才市场需求,都将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本课题组认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多模式。
1.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及定位
目前,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有专科、本科、研究生三个层次,研究生层次又包括教育硕士、教育技术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已经形成相当完整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专科层次:技能型人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操作技能。对专科学生的要求主要是教学媒体设备和仪器的操作、维修和管理,音视频教材制作,教学软件、教学网页的制作、开发和维护技能。专科层次毕业生能够担任的工作有:学校单位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管理和维护人员,音视频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和制作人员。
(2)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除了基本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理解、应用、整合学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具备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组织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本科层次毕业生能够担任的工作有: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工作,教学支持服务单位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工作,音视频教材、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制作、管理工作等。
(3)研究生层次:研究型、创造性人才。具备职业素质和专业素质,具有开拓进取精神,扎实的教育及教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行教育技术理论、学科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资源设计和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创新工作。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能够担任的工作有:各级学校教育技术学和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各级教育技术研究部门的研究工作,各级各类教育技术机构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专业培训、教学媒体开发工作等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等。
2.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教育技术专业办学要具有生命力,需要适应市场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设置的教育技术专业方向有很多,名称也五花八门。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经过多次研讨,提出了本科层次的五个主要培养方向,它们分别是:
(1)教育技术方向: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现代教育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
(2)教育媒体技术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字传媒人才。合格的毕业生将具有坚实的艺术基础和传播学基础知识,掌握数字传媒技术应用及制作的全面知识与实践能力,适合在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数字媒体策划、制作、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3)信息技术教育方向:主要培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研究人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与技术支持人员,企事业单位信息技术培养与应用人员。
(4)教育软件和知识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教学软件的开发与管理人才、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人才等。
(5)远程教育方向:培养远程教育或培训系统的技术方案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相关技术支持人员;远程教学资源与课程材料的设计、开发与制作人员;各类远程教育或培训机构(电大、农广校、网院、远程学习中心、企业培训部)的基层管理人员;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含教学指导咨询)人员;有关远程教育的新闻传媒工作人员。
课题研究组认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包括:
(1)现代教育技术:侧重于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对学习过程和环境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培养本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的师资和研究力量。
(2)教育系统设计和管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教育产品(媒体、软件、课程)、教育项目以及企业培训的设计和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信息技术教育:主要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师资,社会公民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或培训的策划、组织和实施人员,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人员。
(4)教育信息化:侧重培养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硬件和软件环境)所需人才,包括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对物化的环境和信息资源进行设计、管理、维护等方面工作的技术支持人员。
(5)教育媒体技术:包括现代媒体理论和应用、影视节目编导与制作、数字音视频教材编导与制作 、大众教育传播等。
(6)远程教育:主要为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终身学习以及中西部和农村地区远程教育培养服务人员,包括远程教学和学习理论,硬件系统的使用、维护和管理,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维护等。
(7)教育软件与知识工程:培养教学软件、教育游戏软件、多媒体和网络教育资源、教育智能专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作和维护人员。
(8)绩效技术: 通过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
3.教育技术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对于教育技术专业不同的层次和培养方向,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有所差异。从总体上看,可以分以下几个模块:
(1)公共基础素质:普通高等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人文修养素质、自然科学基础、人际合作技能。
(2)职业素质:所从事领域和行业尤其是教育行业以“育人为本”的基本职业规范、职业道德素质、职业群体意识。
(3)专业基础:教育技术各个方向共同需要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基础、外语基础、教育技术基础理论、教育学和心理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艺术基础等。
(4)方向基础和方向核心课程: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灵活设置方向基础理论和方向技能课程,以及实践作业、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4.教育技术专业办学模式
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向,选择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科层次:公共基础 + 职业素质 + 职业技能,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1+1+1”或“1+0.5+1.5”两种模式,其中职业技能还包含实践作业部分。
(2)本科层次:公共基础 + 职业素质 + 专业基础 + 专业方向,采取“1+0.5+1.5+1”模式。其中,专业方向包含方向理论、技术和技能实践。需要说明,本科层次教育实行学分制,可以在3~6年内完成学分要求,具体模式中的数字代表学分和学时的参考比例。
(3)研究生层次:研究生层次培养包含两类,一是教育技术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另一类指非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习后取得教育技术双学位,或者教育硕士学位的教师教育。
教育技术专业不同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在本科层次之上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创新研究,由专业方向导师指导和培养,无固定模式。
非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攻读教育技术专业,可以采取“4+X”的培养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可以分为“4+1+1”和“4+1”两种具体的模式,“4”表示本科或相当于本科层次的其他学科的专业基础培养(不同学科具体培养模式不同)。“4+1+1”指“教育硕士的方向研究+教育技术培养”,“4+1”指通过学习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理论获得双学位的培养模式。
三、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建议
1.重视本科和硕士阶段的衔接问题,加强本科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目前,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成为大多数教育技术学本科生的主要选择。全国大约有30余所高等院校设立有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点。就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2002—2003年的追踪调查,发现有38%的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27%到中小学工作,13%进入高校工作,7%到公司工作。进一步调查发现,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的具体工作依次为计算机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机房电教设备管理、教育技术公共课和专业科教学、网管、软件设计开发和相关部门的助手翻译工作。而在企业培训、图书馆等岗位的工作人员则很少。为了使这么多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顺利进入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本科阶段有必要调整课程实施方案,加强本科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师资状况,尽快走出计算机基本技能学习的误区
1999年末,教育部宣布中小学从2001年9月开始逐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公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在2000年10月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据2001年第四季度统计,我国已经有12000多所普通高中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占普通高中学校总数的92%,有近1400万普通高中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有12000多所大中城市的初中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占这类地区初中学校总数的70%,有1000多万初中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全国有44000所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占小学总数的10%左右。
从全国和各省市的信息技术课程数量上来看,普通高中开课率较高,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初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情况稍微差一点,特别是农村初中、小学的信息化工作还没有完全展开。在关注信息技术课程开课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信息技术课的质量和教材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是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包括信息环境建设、信息素养、信息能力、信息评价等方面的内容。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率及规范程度比较低。无论重点还是非重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计算机知识的传授层面,任课教师学科背景复杂,可以说什么学科的都有。具有教育技术背景的教师几乎没有,只有从事校园网络建设、维护的人员具有计算机知识,各年级信息技术课程几乎都是由各学科教师承担。部分学校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并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体验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忽略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是不利的,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因此,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中小学工作,最重要的任务是从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了解、掌握新课改的理念和实施方法的要求,具备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基本能力。
3.强化教学设计、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能力,适应广播电视系统、电教馆系统和新闻出版业的现实需求
从北京电教馆、宣武区电教馆和丰台区电教馆、北京电大的调研情况看,涉及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岗位包括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教育资源建设(光盘制作、卫星资源、网络课程与课件)、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各类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等四个方面。因此,需要学生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了解资源设计、开发与制作的理论与技术,重点要具备策划和组织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具有的知识结构基本能够满足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资源开发、网络资源库建设与管理、培训工作、网络管理与维护、数据信息的组织和更新、软件教材评审等岗位的基本需求,但高校毕业生在这个方面的数量分配还是很不均衡,对这些岗位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在调查目前出版社出版电子刊物需要哪类人才时,相关人员也指出: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技术的学生最适合这方面的工作,因为目前教材出版要求纸质版、电子版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是互补的关系。这种出版物需要编辑既要懂信息技术,还要懂一些教育理论、学习理论等。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往往不懂信息技术,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又不懂教育理论,从知识体系角度讲,他们都不能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这两方面的知识都要学习到,还应学习各种相关知识,既包括实际制作一些电视片、网站、设计网页等,也包括学习一些基本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等。工作中,本专业学生更像是一个项目经理,负责整个任务的分工、协调、监控,使整个工作有序地进行。这实际上就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问题。
4.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环节,多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在对一些教育软件公司调研的时候,大致可以归纳出这样几个重要的工作岗位:
(1)教育技术(软件)总监(副总):整体规划产品,把握技术品质。
(2)教学设计工程师(可以细分为高级设计工程师、普通设计人员),相当于项目经理,主要由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生承担,主要职责是设计整体方案,主要设计媒体的有效应用,尤其是要熟知网络课程开发的流程,资源建设方面的流程。
(3)学科专家的联络员,介于教学设计工程师与学科专家之间,负责培训学科教师脚本编写、修改脚本,其工作文档包括脚本规范、内容规范、脚本样例、课件样例,这个岗位一般由具有教学设计知识的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担任,计算机和教育背景的本科生适应此岗位比较难。
(4)计算机工程师:从公司来说,也希望由教育技术人员担任简单的技术开发和制作。
(5)教学管理人员:主要是一些有教育专业背景的人员,负责教师、教学的管理等工作。此外,还建议设置网络教育总监岗位。
对开发人员来说,比较倾向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至少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网页和网站制作能力、高级语言编程能力、脚本语言编程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软件工程制作能力。联络员可以不懂编程,目前,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都可以胜任,必须具备基本的表达、沟通能力和某些特长。市场部目前急需大量教育技术本科生,他们不仅能够准确地把市场需求反馈给开发部,同时又可以把开发部的产品很好地介绍给客户。
总之,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已经演变成为从业人员复杂、规模发展迅速、学科性质特殊的重要学科,对人才的培养既要兼顾社会发展的需求,还要不断地根据社会的变化自组织、自适应,始终把握住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点:人品是第一,也就是人首先要诚实、正直,其次是敬业精神,最后才是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