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胡敏强、黄学良、吴在军
研究型大学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1]。研究型大学不仅是国家创新体系主力军的培养基地,也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基石和支柱,创新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作为信息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学科电气工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还应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理念[2]和电气工程学科的特点,研究型大学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应突出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夯实理论基础、丰富专业知识、拓展前沿领域与培养一技之长相结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习与研究一体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1 当前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普遍问题
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创新能力,能够顺利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创新人才是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3]。
当前,很多高校都树立了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纷纷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由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仍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与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受到传统教学方式与手段的制约:仍然沿用单一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即接受型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不够、方法手段更新不快,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研究性和主体性的教学尚未形成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研讨交流合作性学习不足。
(2)创新知识结构的构建受到课程知识体系优化进程的制约:通识教育中人文、社会、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仍显不足,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等知识更新不快;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教材适用性、行业背景不强;专业课的课程资源不丰富且跟不上学科的最新进展。
(3)创新人才的甄别遴选受到传统考试制度的制约:分数是硬指标,素质和能力是软指标;理论知识考试多、实践考察少;笔试多,口试、论文、专题讨论等形式少;总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试少;标准化考试多,综合性考核少。
(4)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养成受到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制约: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严重不适应;学习的应试性、功利性强,适应环境能力、表达交流能力、毅力、情操、素养有待加强,尤其是诚信、责任心、团结协作精神有所欠缺;国际视野与竞争意识不强、领袖意识与贡献意识不强;创新创业动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5)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受到优质教学资源支撑不足的制约:课程设置与学科发展联系不紧密,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联系不紧密;教师的教学活动与自身的研究活动联系不紧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本专业的学科建设联系不紧密;学生课内学习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联系不紧密。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要求高校、特别是担负精英人才培养任务的研究型大学应该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这一重要课题做持续、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此,我校建立了大电类人才培养公共基础平台,强化了学科基础与实践环节,解决了点与面、宽与专的关系,实现了电气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