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上海高等教育坚决执行中央、教育部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和部署,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完成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努力探索以强化创新、扩大开放、熔铸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实施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指引,通过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强化规范管理制度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举措,着力深化上海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上海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一、前一阶段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以高地建设和课程建设为重点,优化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
1.大力开展教学高地建设,建设学校核心专业,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2005年初,上海市教委决定实施新一轮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计划,提出学科专业建设和谐发展的要求,在每年投入1亿元建设重点学科的同时,再投入1亿元建设教学高地。
教学高地作为新一轮重大建设内容,我们坚持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以解决当前教学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为重点,并与教学改革中难点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结合起来。在教学高地建设中,努力引导高校调整专业布局,倡导“有所为,有所不为”,围绕发展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提升专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与产业结构及就业发展趋势,把社会需求和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领域的62个教学高地。教学高地的建设工作也为两年后上海顺利组织实施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目前,90%的教学高地项目都对接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教学高地建设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专业教学的针对性。专业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结构等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二,优化了师资队伍。高地建设带动了各校推出人才配套项目,如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杏林学者计划”、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金桥特聘学者计划”、上海电机学院的“旗帜型人才”和“百名青年骨干”计划等,藉此引进了一大批高端人才,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第三,改善了教学条件。建设了一大批教学实验室、专业资料室等。目前,共建有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4个,其中31个已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第四,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除了普通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外,一些特殊专业高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上海体育学院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第五,探索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少高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尤其上海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专业、上海海洋大学的物流专业等积极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设立教学试点班的做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