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理工科通讯 > 2008年第11期 > 政策信息
刘延东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颁奖会上的讲话
2008-11-07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字体大小:

(2008年9月10日)

  各位教师,同志们:

  大家好!在第24个教师节的喜庆日子里,出席高校教学名师奖表彰会,结识众多名师,十分高兴。借此机会,向获得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名师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在高校设立"教学名师奖",是党和国家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以来开展的四届评选中评出教学名师400名,通过表彰和奖励杰出高校名师,进一步确立了注重教师、注重教学、注重质量的导向,强化了教学是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一是促进了一批教授走上讲台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名师的言传身教;二是促进了高校重视教学,影响和带动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培养高素质人才上;三是促进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树立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实践证明,设立"教学名师奖",既是对名师个人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高等教育教学岗位上广大教师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的充分肯定。这一活动营造了宣传名师、学习名师、争做名师的氛围,对加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普遍的赞誉。

  这次获奖的100名教师,来自部属高校、地方高校和军队院校,包括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涵盖11个学科门类。其中,既有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桃李满天下的学术大家;又有年富力强、有开拓精神的中青年骨干;也有致力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获奖教师长期潜心研究教学,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在教学改革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发挥了重要的教学示范作用;获奖教师具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和研究水平,很多人还是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和实验室建设项目的主持人,在学生中、同行里乃至社会上享有盛名,发挥了重要的科研模范作用;获奖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重视自身修养,强调言传身教,以严谨的学风、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发挥了重要的学风典范作用。获奖教师不愧为高校100万专任教师中"万里挑一"的杰出英才,是广大教师学习的榜样。

  同志们,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高等教育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不断加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从恢复发展到改革开放,从进入大众化到向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实现历史性跨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国家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合格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对发展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今年"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又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国务院正在着手制订到202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也将对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部署。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高校改革,增强创新能力,培育大学文化,办出学校特色,促进高等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形成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富有活力、朝气蓬勃的良好局面。

  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过许多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中央的要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发现、引进、培养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最好的人才选拔和吸引到高校教师队伍中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用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更有效的措施,努力会聚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建设一批敢于创新、勇攀高峰的教学科研团队,来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各级政府和各高校都要关心教师,服务教师,尽最大努力改善教师的教学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科研教学活动。要加大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克服影响教师充分发挥积极性的体制机制障碍,尤其要激发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让广大教师干事有舞台、创新有动力、发展有干劲。

  名师作为教师的优秀代表和高等学校的精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研究的领军者、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引领者。希望大家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矢志不渝的目标,坚持超越自我,不断发挥影响力,在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有更大作为。这里,我想讲十个字作为希望,与各位教师共勉:

  --忠诚,就是忠诚事业、忠于职责。

  忠诚是做名师的前提。要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忠诚于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把全部的心血和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

  --爱心,就是热爱三尺讲台、关爱每位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能够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希望大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饱含爱心,满腔热诚育人,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努力让每个学生成功。要始终站在教学一线,增进与学生的感情,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博学,就是学识渊博、造诣高深。学术造诣是名师的标志和影响力,是成为名师的基础。希望大家加强学术研究和知识积淀,关注学科前沿,拓宽学科视野,以更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更扎实的学科本领、更出色的科研能力,真正成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物。

  要发挥整合带动作用,推动和帮助更多的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把所在专业和学科做优、做精、做强。要坚持学习探索,永无止境地追求,永不停息地前行。

  --创新,就是思想解放、勇于探索。创新是名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和品格。希望大家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大胆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敢于突破,不墨守陈规,不拘泥现状,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增强课堂的感染力,打造精品课程。

  要加强和改进实践环节,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创新教学团队模式,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

  --修养,就是为人师表、崇尚师德、境界高尚。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名师不仅要学高,更要德高。希望大家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理念,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自己的崇高追求、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影响学生。要培育深厚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学术民主的胸怀,这样才能有深度、有远见、不狭隘。要坚守学术道德,坚持诚心治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防止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真正做到甘当人梯,无私奉献,为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贡献力量。

  同志们,你们是高校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你们肩负着党和人民殷切的期望。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培养出更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节日愉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摘自教育部网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家重奖创新创业教学名师
· 记第四届高校教学名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
· 高校教学名师奖述评——名师是榜样更是力量
· 高校教学名师丑武江:能获奖只是我比别人幸运
· 刘延东: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 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名单
· 教育部部署做好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培养支持工作
· 2017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公示
· 关于对2015年“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初评人选进行公示的通知
· 山东表彰教学名师和年度教育创新人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