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古生物地层学(Paleontology and Stratigraphy)
课程简介:“古生物地层学”是地质类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可以分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部分。古生物学研究古代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活方式、生存条件和地史分布等,还阐明了生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规律。古生物学将介绍古生物化石基本知识和典型化石的识别常识,基本知识包括化石的形成和化石信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典型化石包括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及古植物等典型代表。地层学将介绍地层的形成、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地层的划分、命名和对比。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古生物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建立正确的历史地质思维方式和时空观念,为后续地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生物学、植物学
隶属知识单元:古生物地层学
5.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
课程简介: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理科基地本科生的必修课。它是建立在普通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和普通物理学、力学等基础之上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深入地学习构造分析、构造物理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实验构造学、岩石圈流变学等课程和开展相关研究打下基础。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天然构造的识别和成因分析、基本的构造制图、计算机方法和模拟技术、构造地质学的应用和初步的野外工作方法。该课程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授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构造变形几何学、运动学、流变学、动力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基本上能阅读构造地质学专业文献。
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
隶属知识单元:构造地质学
6.矿床学(Mineral deposit)
课程简介:本课程阐述各类矿产资源的成因及分布规律,从而为找矿勘探提供理论基础。它涉及各类资源的存在形式及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的关系,追溯成矿物质的来源、迁移方式及富集条件,进而认识各种资源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指导找矿勘探工作有效地进行。
前导课程: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
隶属知识单元:资源地质学
7.地球化学(Geochemistry)
课程简介:“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二级学科,它是研究地球(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的地学类基础课程。通过地球化学理论教学和野外实习,要求学生认识地球化学学科性质、特点及在地学中的地位;掌握自然体系中元素(同位素)的丰度、元素(同位素)结合形式及在自然体系中的运动和演化;自然体系中元素(同位素)“量、质、动”之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地球化学思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深入学习地球科学其他领域打下基础。
前导课程: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
隶属知识单元:地球化学
8.勘查地球化学(Exploration Geochemistry)
课程简介:本课程介绍原生环境及元素的原生分布、次生环境及元素的次生分布、地球化学调查方法、地球化学资料处理。内容涉及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物测量及其他地球化学找矿方法的原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在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矿区地球化学测量及其他地质地球化学工作中应用。
前导课程: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资源地质学、地球化学
隶属知识单元:勘查地球化学
9.环境地球化学(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课程简介:“环境地球化学”是研究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是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相互渗透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它从地球环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的观点出发,以地质学为基础,综合研究化学元素在地-水-气-生-人环境系统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揭示了自然作用和人为活动叠加下区域和全球环境系统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开发利用、环境质量控制及人类生存、健康服务。
前导课程:大学化学、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环境科学概述
隶属知识单元:地球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