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球化学基础教学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普通地质学:要求掌握以下四个部分的基本要求
1)地球的物质组成:掌握主要矿物的鉴定特征、地质年代单位与岩石地层单位、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三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及其相互转换;“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的原理和内涵。
2)内动力地质学:掌握地表变形、洋陆变迁的内动力原因;两种地球动力学体系及其大陆的侧向增生与垂向生长;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基本特征与规律;褶皱、断层、变质-变形的成因机理、影响因素与认识标志;板块构造与大陆动力学。
3)外动力地质学:掌握风化剥蚀作用、河流作用、冰川作用、地下水作用、海水作用、湖泊沼泽作用、风的作用、块体运动等八种外动力地质作用的基本特征;各种外动力作用的产物、类型与分布规律。
4)地质环境:掌握地质环境研究内容、地质灾害的防与治;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结晶学与矿物学
1)结晶学要求掌握结晶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熟悉晶体的对称要素;晶体的定向、晶面符号以及单形符号的确定和应用等,了解一些结晶学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2)矿物学要求掌握矿物的晶体化学基础原理;各大类矿物的化学组成和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变化;掌握常见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矿物的晶体化学式;认识和熟悉常见矿物的鉴定与识别特征,及其地质产状、成因和用途。
3.岩石学
1)火成岩要求掌握岩浆的性质,火成岩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岩相、分类和命名;各大岩类火成岩(超铁镁岩、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碱性岩)代表性岩石种属的基本特征;岩浆的生成、运移、冷凝结晶过程、产出构造环境及成矿关系的相关知识。实验课要求掌握典型火成岩样品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岩相薄片的显微镜观察;学会独立鉴定岩石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其中重点是学会利用偏光显微镜鉴定未知岩石种属。
2)沉积岩要求掌握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石分类及其形成机理;重点对火山碎屑岩、陆源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硅质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进行讲授及实验室观察和鉴定。
3)变质岩要求掌握变质岩的定义及在地球上的分布,理解引起变质作用发生的因素和变质作用的方式、变质作用类型;了解变质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特征;重点从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麻粒岩、榴辉岩、变粒岩、混合岩等岩石的定义、矿物组成、结构构造、形成条件及原岩组成等方面来认识和实习;了解变质岩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
4.古生物地层学
通过古生物学及地层学的理论学习,观察和描述标本实验的结合,使学生了解地球历史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环境变迁与重大地质事件等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课程分为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两部分:
1)古生物学要求了解古代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活方式、生存条件和地史分布等,及生物进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和规律。了解古生物化石基本知识和典型化石的识别常识,基本知识包括化石的形成和化石信息在地质学中的应用;典型化石包括无脊椎动物、半索动物及古植物等典型代表。
2)地层学将介绍地层的形成、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我国地层的划分、命名和对比。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技能,建立正确的历史地质思维方式和时空观念。
5.构造地质学
通过“构造地质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三个部分的内容:
1) 形态构造地质:成层构造、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断裂等构造形态的认识和分析。
2)成因构造地质:主要了解岩石变形分析的力学基础及节理、断层、褶皱、劈理、线理等的构造成因分析;火成岩区和变质岩区的构造特点及其成因分析与基本研究方法,构造应力场的基本知识等。
3)构造地质制图:要求理解和掌握极射赤平投影方法和构造地质制图的原理和方法,学会制作节理极点图、等密度图;地质图的判读和地质剖面图的制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