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论课程教学师资情况
根据各校的调研表,我们对非力学专业的力学基础课程的师资情况(数据表格省略)统计如下:
理论力学师资:教授占20%,副教授占49%,讲师占31%。
材料力学师资:教授占22%,副教授占49%,讲师占29%。
工程力学师资:教授占17%,副教授占49%,讲师占34%。
结构力学师资:教授占27%,副教授占48%,讲师占25%。
弹性力学师资: 教授占36%,副教授占45%,讲师占19%。
流体力学师资:教授占26%,副教授占45%,讲师占29%。
水力学师资: 教授占22%,副教授占47%,讲师占1%。
从以上数据可见:
(1) 正高级职称师资平均占23%,副高级为45%~49%,余下30%左右为中级职称教师,博士学历除弹性力学课程以外均在20%以下,平均为14%,硕士学历也未过30%,这意味着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不超过50%。
(2) 在年龄结构与学历方面,以材料力学为例。在437名教师中,大于55岁的有103人,小于40岁的有183人,介于 之间的有151人,结构上好像未发现后继乏人的现象。但是学历层次不容乐观:大于55岁的博士获得者仅9人,小于40岁的仅38人,介于之间的为27人,占全部教师的比例为17%。大于55岁的硕士获得者仅16人,小于40岁的仅80人,介于之间的为43人,占全部教师的比例为28%。博士与硕士相加总共比例为45%。因此从长远看,材料力学课程的教师将会面临学历层次不高的状态,这将会严重影响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其 他基础力学课程也有类似情况。
以上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1) 各高校的考核指标对基础课任课教师较为不利,很难吸引青年教师加入力学基础课程教学队伍,使得原有力学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基础课教师只教书不搞科研的现象仍然存在。
(2) 大部分学校由于力学课程属于基础课教研室或系部,一些有力学专业的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力学基础课程教研室的情况。这样的体制将会导致基础力学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的分离,不利于基础力学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
2.实验室专职师资情况
根据各校的调研数据,我们对非力学专业的力学基础课程的专职实验室师资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表格省略)。
理论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6%,副高占52%,中级占42%。
材料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9%,副高占36%,中级占55%。
工程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7%,副高占34%,中级占59%。
结构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5%,副高占41%,中级占54%。
弹性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6%,副高占44%,中级占50%。
流体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8%,副高占42%,中级占50%。
水力学实验室专职师资:正高占0%,副高占32%,中级占68%。
从以上数据可见,实验室专职师资队伍与理论课程教学师资相比,更不容乐观。普遍表现为高级职称者偏少,高学历者偏少,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这将会严重地影响力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很难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该在实验室专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有效积极地探索,积极改革实验室专职师资的聘任体制和机制、管理体制和机制。
3. 学生选修情况与生师比例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对选修力学基础课程的学生数以及生师比例进行了统计(数据表格省略)。
统计数据表明:
(1) 课程的理论教学方面,基本上是大班教学,可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从数据上看,生师比还是相当高的,一般平均需要几百人才能摊到一名正教授,同时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也不能满足要求。与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2) 课程的实验教学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生师比普遍很高,从前面对实验师资队伍的分析可见,这一问题短期内还较难解决。这对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等方面是一个严重的制约。
4.2003年 度“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情况
“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是教育部于2003年开始设立的。力学基础课程教师在2003年100名“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占有8席 。其中,理论力学:洪嘉振(上海交通大学),王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梅凤翔(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范钦珊(清华大学),张少实(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程力学:王永岩(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结构力学:袁驷(清华大学);水力学:赵振兴(河海大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占有较高的比例。这表明,力学基础课程教师中有一大批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优秀教师,他们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又长期从事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水平高,效果好,获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