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合作·活动 > 活动汇总 > 大型活动 > 高考三十年
“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高峰研讨会”开幕致辞
2007-07-17  中国教育网  刘海峰

字体大小:

各位嘉宾、各位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们会聚在一起,参加由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教育在线主办,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中国青年报联合主办,门户网站新浪网独家支持的“1977-2007: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高峰研讨会”。首先,我代表联合主办方之一——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向与会的在座各位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如果说在一定意义上,2005年可以称之为中国学术界的“科举年”的话,那么,2007年必将成为中国的“高考年”。

  1977年12月,中断11年之后首次举行的高考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使1977年的冬天显得格外温暖。77年高考是一段匆忙写就的历史,是一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是一段注定要永垂史册的历史,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历史传奇,是冬日里谱写的春天故事。

  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谈论和回忆的一个话题,高考改革也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今年是高考恢复30周年,也是高考改革讨论最热的一年,从年初就开始燃起的“高考热”将延烧到年末。今年高考不仅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考生达到1010万,而且开始在广东等四省试行新课改后的高考。各地举办了一系列的77级同学会、高考恢复30周年座谈会和纪念学术会议、高考改革研讨会。在纪念高考30周年的氛围中,又有个别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不顾主流民意,提出废止高考的提案,还有个别考生再度步人后尘,试图故意以高考零分的举动吸引人们的关注,这些客观上都增添了高考话题的热度。

  从2007年初开始,有关高考恢复30周年的信息便不断出现。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推出大型访谈节目《春天里的七次约会》。此后,各种媒体有关纪念高考30周年的报道、征文、特刊、问卷调查、纪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观。多数媒体都已开始或即将推出有关高考恢复与改革的专题,恢复高考过程中的史实和细节被发掘出来,三十年前的高考准考证、试卷、老照片被寻找出来,许多跌宕曲折的高考故事被人们津津乐道……与此同时,不少关于77年高考的回忆录面世;杨学为主任撰著的《中国高考史述论》一书适时面世;通过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我和我指导毕业的厦门大学高考研究方向的博士还将出版有史以来第一套“高考改革研究丛书”;还有许多学术刊物将出版高考30年纪念特刊、开辟高考研究专栏。

  除了高考,很少有哪个教育活动会长久吸引举国民众的广泛关注,很少有哪个历史事件过了30年就会引发无数的回忆和感慨,因为高考与中国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读书人密切相关。年年岁岁“考”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一次的高考,吸引着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的目光,每到考试和录取季节,更是各种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心。高考改革是一个长盛不衰的热点话题, 今年高考改革更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其实,对中国人来说,高考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

  然而,当今对高考制度,总体而言是新闻报导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议论多、深入探讨相对较少,零星的探讨多,系统的研究相对较少。高考是一个谁都可以说上两句的话题,又因为其利弊都十分显著,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论说高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对高考这样一个影响重大的国家考试制度,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和激愤,还需要冷静和理性,否则所发言论就可能变得情绪化。由于高考是一个至为复杂的大规模选拔性考试,是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制度,站在某一种特定的立场去评说,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去观察,可能所见都是事实,所言也都有一定道理,但也可能会出现盲人摸象、各说各话的情况。因此,在评价高考时,重要的是应全面和客观,而要理性地、全面地评价高考,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就应该对高考作深入的研究。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学术思想在研讨中能够得到深化,理论光芒在碰撞中能够得到升华。为了给不同观点提供对话与交流的平台,我们组织了这次高峰研讨会。我知道在座既有高改革的激进派,也有高考改革的稳健派,相信大家只要求同存异,就一定能推动高考改革的深入。在全国媒体对77年高考的“集体性怀旧”时,我们既要涉及个人关于高考的回顾和高考故事的叙说,还应注重恢复高考的全景扫描和历史复原,尤其要关注对高考改革的学术探讨,以为未来的高考改革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资源。

  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依托单位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是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的硕士点、博士点和惟一的国家高等教育学的重点学科所在单位,长期以来将高考改革作为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著,研究成果为全国和部分省市的高考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在纪念高考恢复30周年的大联欢时刻、在探讨高考改革的重要场合,更是不会缺席。这次,我们与中国教育科研网等网络和平面媒体等单位,联合主办这次盛会,得到各方面的热情支持。让我们切磋琢磨,共襄盛举,一起努力,相信研讨会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刘海峰,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刘海峰
· 资深高考研究者从统考历史存废看高考未来变革
· 教育学人:刘海峰
· 厦门大学刘海峰:高校办学模式应多样化
· 录取数增20倍 今昔高考大不同 百姓国家均受益
· 刘海峰:教育改革的理想图景与现实困境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