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消息:火葬场。冷冰冰的尸体。在平常人眼里都带有几分恐惧色彩,迷信者更是多有忌讳。
日前,记者在梅州采访,发现16名来自长沙民政学院的大学师生,她们每天都干着与死者打交道的工作。
招四人来了第五个1999年6月1日,梅州县大埔县殡仪馆迎来了几位来自湖南的纤纤女子,她们是来大埔山区当殡仪工的。民政局长没有料到的是,当天前往火车站接站的工作人员发现来者多了一位,“不是只在长沙招了4个人吗,怎么来了5个?”这第5个叫王映元。当大埔县民政局当初在长沙招殡葬工时,她刚好回家了,错过了机会,于是在其他4人往大埔上班时,也跟着姐妹们上了火车。“殡仪馆有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她说。王映元的父母都是教师,本来毕业后她能到湖南某市民政局的办公室工作,但她还是跟着姐妹来到了梅州。
民政局领导既高兴也为难,只有4个招工指标,况且局里仅安排了4个床位,咋办?局长反复做王映元的思想工作,动员她尽快回到学校等待安排,或是先到酒楼做工,有机会再说。倔犟的湘妹子就是不同意,硬是“挤”进了殡仪馆,心甘情愿要从事这一份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
姑娘们的工作引人注目廖清、甘恋、钟雅丽、肖艳玲和王映元等5位湘女到大埔报到的第二天,便接到了第一单任务:梅州市民政局张局长80多岁的老母亲去逝了,家属希望殡仪馆为老人化妆。
姑娘们把学到的本领全部施展出来,两个多钟头过去了,当她们的衣服被汗水湿透时,一个全新的面容出现在大家面前:老人看上去至少比去世前年轻10来岁。每当谈起她们,张局长就感激地说:“她们是送走我母亲,最后为我母亲服务的人。”姑娘们的工作引人注目。一次,大埔县长治镇敬老院一个五保老人去世了。年轻姑娘前去服务时,竟有几百人围观。“这些姑娘真大胆,看见死人一点也不怕。”“我们的工作还未完全被人理解,但我们觉得我们选择的是一份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姑娘们平静地说。
大学教师情牵殡葬1999年,潘争艳肩负起长沙民政学院殡仪系教研室主任的担子,这个年仅28岁的湘西土家族女青年,对殡葬工作似乎有一种难解的情结。
她永远记着那一天———1997年10月23日,潘争艳带领7个学生到武汉实习。当时要化妆的是一个上吊自杀的青年女子,“面对离开人世的同龄人,刚开始我心里难受。”在一种担惊中,潘争艳带着她的学生完成了她们的第一件“作品”。望着死者家属满意的表情,她感到宽慰。
她的10多名女学生相继到梅州市的4个殡仪馆工作后,去年年底她带领学生到梅州市五华县殡仪馆进行了一次实习。此次梅州之行,她被浓郁的客家文化深深吸引,今年年初,潘争艳辞去了学院殡仪系教研室主任职务,到梅州市殡仪馆当上了一名殡葬工。
“干这项工作性格一定要开朗,性情忧郁的人绝对不行。”潘争艳说。在大学时就是文艺部长的她,常常组织青年殡葬工开展文体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出外参观学习旅游,让他们心情得到放松,“要放松心情,乐观地面对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给死者家属带来安慰。”在客家人的风俗中,给殡葬工送个小“利是”以求吉利,他们认为是人之常情。潘争艳这群湘妹子来到后,决定挑战这个风俗。开始时,她们面对家属的“利是包”,一个劲地解释劝说,推脱不掉,便将包留下,将里面的钱用作火化费,后来,潘争艳和馆长一起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挂在醒目处,知会死者家属。梅州市梅江区民政局李副局长算了一笔帐,今年以来,殡仪馆拒收“利是包”3800多人次达2万多元。
湘妹子殡改立大功花一样的女子与尸体打交道从事殡葬工作,震撼了梅州人,在当地形成一股冲击波。“现在的家属大都愿意把死者送到殡仪馆火化,她们对推动殡改工作立下大功。”梅州市民政局的同志如此评价。
“这些姑娘懂技术会化妆,死者在殡仪馆能得到她们最后一次服务,作为家属心里也得到安慰。”一位死者家属如是说。
潘争艳也深有感触地说,在今年8月份以前,到殡仪馆火化尸体的并不多见,现在每月有90多具。
“不愁她们找不到男朋友。”梅江区民政局李副局长笑称这群湘妹子已是梅州的“热门人物”,“她们有朝气有文化,人又长得漂亮,个个都是被小伙子追的对象。”据介绍,有一名湘妹子现在正与当地一名警官谈婚论嫁呢。
潘争艳说,殡葬工们不仅做死人的工作,还要做生者的工作,对即将走完人生的人们给予临终前的关怀。梅州这群20来岁的湘妹子们,愿意在殡葬这一“被人瞧不起眼”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