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2月23日电(记者张泽伟孟华)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先就业,后择业”正在成为当今大学生新的就业观。近两日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举行的就业招聘会上,一些应聘者就业的随意性很大,大多抱有再次就业的想法。
天津大学的河南籍学生小雷,一直有志于新闻职业,但是今年新闻单位需求不旺,接触多家都未能如愿。在前天的招聘会上,他只好先与一家出版社签订意向。“先留下来再说,毕业后还会有机会择业。”他说。
大学生们将这作为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的无奈之举。
郑宏宇是天津大学船舶工程专业的学生,她用一个上午就同上海一家船舶研究所签订了协议,并办理了相关手续。她说,今年来天大招人的用人单位不仅数量减少,而且热情有所下降,不像往年,早在10月份就陆续有专场招聘会召开。她庆幸自己顺利地签约,但对即将从事的工作很陌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也较模糊,她打算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且思想成熟后,再考虑“跳槽”。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英语教育专业的汪卫萍也是“跳槽”的拥护者,她认为仓促的选择时间和较窄的就业余地迫使毕业生首先考虑生计,站稳脚跟儿后再觅良机,寻求发展。
对于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先就业后择业”观念,用人单位大多能理解,有的对这种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拍手叫好,而有的却犯了难。海尔集团人力资源部主管孙志刚介绍,海尔将对新进人才进行长达半年的严格培训,然后竞聘上岗。他希望新人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期,既给自己足够的适应期,也给单位较长的考察期。今年,海尔的就业协议已从往年的一年一签该为三年一签,并保证人才淘汰率在10%左右。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的夏盛铭说,他们在引进人才问题上更趋冷静,除了利用一年一度定期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同时也求助于社会上灵活多样的人才市场。
多数用人单位忠告,大学生应该慎重对待就业,不要让永不满足的心支配着随意“跳槽”,最后迷失了方向,难以实现自身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