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2月23日电(记者张泽伟孟华)负责中国船舶工业第七0八研究所应届毕业生招聘工作的朱文华早早地收拣好了摊位,正用手机同国航天津分航联系下午飞往上海的航班。该单位以神奇的“上海速度”,成功同三名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并办理好了进沪工作的相关手续,成为本次天津大学就业招聘会率先离场的用人单位。
坐落在上海的七0八研究所准备在津招收三名船舶工程专业毕业生。同大多数用人单位一样,该单位提前一天进驻天津大学,不同的是,他们只稍作休整,就于当天下午在校园内贴出海报,介绍企业形象,公布应聘办法、条件及相关待遇。当日晚上,朱文华的住所就陆续收到近十份自荐材料,她初选出了较优秀的四份。第二天上午,七0八研究所招聘台前人头攒动,应聘踊跃。朱文华仔细看过毕业生的自荐书后,着重考察了他们的自我表达和推销能力。她说,英语六级、计算机二级、身体健康、学习成绩优秀,这些是起码的条件。据此,她留下了20份自荐书,并分别与自荐人进行了深入交谈,考察对方是否品学兼优,双方是否存在共同的价值观。近十点半,仲伟东、腾森、郑宏宇三位应聘者成为了最后的幸运者。朱文华再次向他们重申了工作条件和员工待遇,并介绍了进沪工作必需的条件和手续。十一点整,供需双方达成一致,《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生效,应聘者还填写了《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表》,办理了相关手续。半小时后,朱文华已经落实了下午回上海的航班。
而此时的招聘会“意兴正浓”,一些实际只招几个人的用人单位,其办公桌上的自荐书堆放得老高,还在不停接收。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有4个用人指标,上午已经接收了50多份自荐书,下午还要继续招聘。“有选择的机会为何不选择呢?”该负责人说得理直气壮。他们将在接下来的几天仔细分析大量自荐材料,权衡比较,预计10天后给予答复,符合条件者将进入第三轮择优淘汰,直至选出4名最优人才。国家电力公司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总厂的夏盛铭也介绍,他们的录用人才需征求具体用人部门的意见;用人名额从确定到最后签订协议,最迟得到明年3月。而且他认为,过早地签订协议,容易引发供需双方的劳资纠纷,用人单位也可能错失真正适合的、优秀的人才。
然而,朱文华不以为然。据她介绍,其单位今年已在北京、大连等有船舶工程专业的全国重点高校招收近50名大学生,每地的停留一般不超过两天。她承认上海企业和上海人的时间观和效率观也体现在了招聘会上。而且她认为,实践证明,在供需双方的知情权得到充分保证的情况下,近两年这种“上海速度”招聘方式是正确的,单位没有发生一起因就业合同引起的纠纷。
看准了,就不犹豫。也许,这就是兼顾效率与公平,达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上海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