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的热潮让冬天的校园顿时显得热闹起来。1月26日上午,记者还没走到北京大学南门,就已远远望见高高悬挂的横幅——“欢迎报考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有消息说,学校不仅把能用的教室全部用上,还把考场开进了附近的北京101中学等地方。午饭时间,北大校园各个餐厅、饭馆都人满为患。今年北大有足够的理由高兴——1.8万人慕北大之名,急欲投之门下。来自教育部的消息说,今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有62.4万人,同比增长35.6%。这样的数字在研究生考试制度建立以来从未有过。
“简直太热了!”已工作过8年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他已经连续报考了4年,以前都是报考计算机专业,今年改而报考信息技术教育专业。“本来想避一避热门,谁知道这个专业去年招生是3∶1,今年竟高达8∶1!”王先生一脸苦笑。
像王先生这样执着考研的人为数不少。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在职人员报考人数已达到56.7%,其中不乏连年“攻坚”者。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很多人考研的动因来自工作的压力,觉得自己需要“充电”。
今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使得很多大学应届毕业生走上了考研之路。来自北京信息工程学院一名姓孙的学生说,本来他们学校开设的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工作也不是很难找;但今年就业形势似乎不如往年那样“利好”,他们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都报考了研究生。
去年刚刚从北大物理系毕业的小杨今年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金融学专业。还没有毕业时,他就考了一次,结果名落孙山,加上没有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于是他半年多来就一直在专心复习,准备今年再战。“因为考研越来越难,今年孤注一掷了!”小杨笑着说,像他这样的学生,周围就有好几个。
“考研是大趋势!”记者在采访中,不时听到这样的话。不论是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在职人员,还是满脸学生气的应届毕业生,他们的言谈都透出一种信息:年轻人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说,读了研究生,才会有更好的工作,现在本科生“不值钱”了。记者不由想到有关专家曾说的话——本来大学本科是学历教育,大多数人有本科学位应该能胜任各种工作需要;硕士、博士本来不是学历教育,是专才教育,结果也降格为学历教育了。
“考研热”所传递出的更多的是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晴雨变幻。但不知道这60多万“考研大军”当中,有多少真正适合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的人才?(本报记者 范绪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