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4日电(记者蓝燕)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推行3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保证了高校顺利完成扩招152万人的任务,使数百万高中毕业生暂缓就业,同时在后勤设施建设、服务项目拓展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为拉动社会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公寓等高校后勤设施的建设,从而保证了1999年至2001年高校扩招任务的顺利实现,普通高校招生和在校生人数3年平均翻了一番,2001年分别达到268万和719万人。2000年至2001年,各地新建和改造学生公寓2350多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学生食堂341万多平方米。高校后勤设施的大幅度增加,可解决200多万学生的食宿问题。
据教育部规划司司长韩进介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国家财政没花一分钱,所有新建学生公寓都是高校通过银行贷款、学校自筹资金和社会企业加盟三方面投入完成,3年约投入90亿元,对拉动社会经济增长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韩进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增加了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院校,对各高校分流出来的后勤职工都妥善进行了安排,不但保证原有职工就业,还接受学校从其他方面分流的人员,在建筑、饮食、商业、绿化、保洁、新建学生公寓的物业管理和新开辟的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方面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在缓解社会人员就业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市许多高校打开校门,将学生公寓物业管理、保洁绿化、部分食堂等托管给社会企业,通讯和修建等也逐步以社会力量承担为主。他们建立了60多个家教超市,除了消化部分原先的后勤人员外,还吸纳了500多社会下岗员工。
生乐物业管理公司对高校教育物业进行集中管理,目前已接管100多万平方米的物业管理面积,向社会招聘500多人。新建设的南汇科教园区和松江大学园区的后勤服务以消化当地劳动力为主,目前南汇科教园区已经吸纳250名员工。松江大学园区的学生食堂、保安及宿舍管理等也基本托管给社会企业管理,新的学生生活服务一条街预计将产生数百个就业岗位。新定点的10个高校后勤主副食品配货基地全部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与高校的这种供配关系激活了企业的潜力,解除了800多名在岗职工的下岗之忧。
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校后勤集团接受学校分流人员200多人,接受应届大中专毕业生200多人,接受安排下岗职工400多人。西安交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南洋大酒店、学生超市、书市等完全向社会公开招聘,为下岗人员提供了1500多个再就业岗位。北京邮电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新增了邮政服务、旅游服务、订票、洗衣等十几个项目,安排学校分流人员100人,解决社会就业人员130人。中央美术学院后勤改革采取分类托管的形式,将后勤服务工作分别交由3家社会企业经营,共为社会安排就业人员143人。
|